中美港口费税叠加效应推升VLCC运价
受中美港口费税及随之而来的额外成本与船队运作效率低下等因素影响,近期超大型油轮(VLCC)运费大幅攀升。与此同时,强劲的原油产量亦支撑了旺盛的运输需求。
在此背景下,标普全球商品洞察旗下的普氏公司于10月17日评估,将27万吨原油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运往中国的成本升至每吨46.67美元,为去年12月22日以来新高,较过去5年平均水平高出73%。
航运分析师Kevin Zhao评论称,“VLCC仍是当前受冲击最大的船型,因其承担着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任务。在风险缓解前,运营商与贸易商在处理涉华航线时将保持谨慎。”
其潜在影响规模巨大。标普全球商品航运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每日1010万桶。
这一点对VLCC尤为重要。中国是此类船舶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根据2024年出口数据,中国占VLCC贸易总量的约38%。
◆ 不确定性或将加剧货运市场波动性
分析人士称,短期内关于哪些企业可安全进入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或导致运价出现更剧烈的波动。
中方的特别港务费适用于任何与美国有明确关联的船舶在华停靠:包括由美国公司或个人所有或运营的船舶;以及由美国公司、组织或个人直接或间接持有25%及以上股权的实体所拥有或运营的船舶。
Zhao指出,25%的股权界定颇为棘手,因难以厘清美国上市股东的实际影响。他强调,需密切关注所有通往中国的VLCC航线。
此外,贸易往来也必将受到干扰。吉布森船务经纪公司在10月17日的报告中称,预计将出现更多“压载运输里程”(为调整船运吨位而进行的额外航行),且船东与租船方重新调配运力的过程,或因文件审查增多而加剧港口拥堵。
◆ 市场紧缩的连锁效应
分析师指出,VLCC市场本已趋紧。吉布森分析,此局面受多重因素支撑:欧佩克+增产、炼油厂检修、中东地区减少发电用直燃原油,以及9月份大西洋盆地原油东向运量增加。
近期布伦特原油对迪拜、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对穆尔班的价差扩大,刺激了石油东运。圭亚那、巴西及美国供应量增长,吸引了VLCC投入长途运输,进而令波斯湾等其他地区的运力趋紧。
此影响已溢出航运业。整个大西洋盆地的中质原油,如安哥拉及挪威约翰·斯弗鲁普油田的原油,近期定价承压,因高昂运费在需求疲软时更难将货物运送至目的地。
普氏评估,安哥拉洪戈原油较10月16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贴水2.95美元/桶,为2023年4月以来新低;刚果迪约诺原油价格则徘徊于2024年1月以来的低点。
CAS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西非海运出口量均值为每日333.7万桶,环比下降9%,而9月日出口量曾达366.2万桶的峰值。
尽管运价高企,叠加其他支撑因素,对华货运量依然强劲,市场机会未受阻碍。9月,从西非运往远东的货物量增长40%,至每日119.6万桶,其中对华出口占113.3万桶,贡献主要增量。
Zhao认为,运价走势将更加强劲。他补充道:“此次事件叠加VLCC运力收紧,意味着第四季度的表现将优于上一季度。”
来源:中国远洋海运e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