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号”起航出海
|
□ 全媒记者 苏钰杰 9月6日,“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正式开启海上施工,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 当日下午,主作业船“大力号”缓缓驶离上海横沙码头,起航前往“长江口二号”古船遗址现场。此次“大力号”出海,标志着“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最核心的环节——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进入海上施工“总攻时刻”,也意味着离揭开古船“身世”越来越近。 据悉,在完成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海上预处理阶段作业后,7月6日,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组成的“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项目团队即刻投入海上打捞的前期准备,点线结合、立体交叉地铺开各项工作。 三大看点值得关注 古船有何“特别之处” 2015年,崇明横沙水域发现了一艘保存较为完整的铁质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一号”。随后又在该沉船北部发现另一艘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木质古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 “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公元1862—1875年),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预计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足以支撑建成一座极具世界影响力的古船博物馆,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有何技术亮点 此次古船打捞迁移工程采用的是世界首创“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将实现古船原生、完整、安全地打捞出水。 在海上现场作业时,由“大力号”在古船四周下放22根巨型弧形梁,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圆柱沉箱,把古船及其附着的厚厚泥沙与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来,形成古船沉箱。 整个海上作业时间预计花费2—3个月时间,随后将由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将总重量1万余吨的古船沉箱同步提升出水,再“怀抱”古船沉箱送入“奋力”轮中部开口处。 如何搬“新家” 杨浦上海船厂旧址被选作“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后的“新家”。为了确保古船能整体打捞出水、平安运输到达“新家”,上海打捞局项目团队创新性地为古船专门设计建造了一艘中部开口的打捞专用工程船“奋力”轮。 船上装有46套液压提升系统,通过同步提升技术将包裹古船的沉箱提升进入中部开口,再直接经海上运输,整体驶入船坞坐底,最后将古船沉箱卸载,安全搬进“新家”。 “奋力”轮可实现1艘船舶完成抬浮、运输、进坞、卸载等传统需要4艘船舶才能完成的打捞工序,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也避免多次吊运古船而破坏文物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