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船重组,或不是简单的拆分再合并

2019-07-03 08:48:45

7月1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集团、“南船”)旗下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船重工、“北船”)旗下中国重工、中国动力等8家上市平台均发布关于控股股东筹划战略性重组的公告,公告均显示,接实际控制人通知,“南船”正与“北船”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南北船”重组有利于提高中国军船制造产能,有利于减少同一领域内央企间的无效竞争,集中资源优势、减员增效,进而提升中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南北船”各有所长

根据“南船”官网介绍,“南船”旗下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包括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等。“南船”能够设计、建造船舶的产品种类从普通油轮、散货船到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大型油轮(VLCC)、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集装箱船、大型半潜船等,形成了多品种、多档次的产品系列,产品已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北船”官网介绍,“北船”作为中国海军装备科研生产的主体力量,承担着航母、核潜艇、常规潜艇、水面舰艇、水中兵器等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任务;拥有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造修船基地,能够按照世界知名船级社的规范和各种国际公约,设计、建造和坞修各种油轮、化学品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LPG船、LNG船、工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民用船舶和海洋工程形成了国际化、大型化、批量化、系列化、专业化,主流船型建造周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国内最齐全的船舶配套能力,在船舶动力、甲板机械和舱室设备等船舶配套领域居行业领先地位。

2018年9月20日,“南船”发布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2018—2050)》提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海洋科技工业集团;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的海洋科技工业集团。

“北船”是中国唯一具备自主设计与建造国产航母的企业集团。2018年2月27日,“北船”发布的《新时代中船重工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指出,要深刻把握海洋防务装备发展面临的形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以构建中国特色海上现代作战体系为牵引,加快实现核动力航母、新型核潜艇、安静型潜艇、水下无人智能对抗体系、水下立体攻防体系和海战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等攻关突破,增强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为海军2025年实现走向深蓝远海的战略转型提供高质量武器装备。

从“南船”和“北船”的官网介绍可以看出,“南船”的长项在于建造大型可出口的民用商船,而“北船”的长项在于建造军船;从各自的发展战略纲要可以得出,“南船”的目标是建成世界领先的海洋科技工业集团而“北船”的定位是为海军海军2025年实现走向深蓝远海的战略转型提供服务。

重组于上半年密集行动

3月9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将深入推进整合融合,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积极稳妥地推进装备制造、造船、化工等领域的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电力、有色、钢铁、海工设备、环保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

3月14日,“南船”董事长雷凡培、总经理杨金成会见来访的“北船”董事长胡问鸣、总经理吴永杰一行。双方就围绕共同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扩大合作范围、促进优势互补,携手推动中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

自此,“南船”与“北船”的重组正式拉开帷幕,悄然启动,并于3月份密集发出各种公告。

“南船”忙于“分工”

截至目前,“南船”共计有4家上市公司:中船科技、中国船舶、中船防务和中国船舶租赁。“南船”四大造船企业中,黄埔文冲和外高桥造船已分别通过中船防务和中国船舶登陆资本市场。

中船科技布局高科技产业。3月19日,中船科技发布重组预案,拟向“南船”及中船电科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海鹰集团100%股权,发行价为7.44元/股。交易完成后,海鹰集团将成为中船科技的全资子公司。海鹰集团主要业务为水声探测装备和各类电子设备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中船科技表示,本次重组完成后,中船科技在保持原有工程设计和承包业务的基础上,将新增水声探测装备和各类电子设备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业务,扩大主营业务范围,布局高科技及军民融合新型产业。本次重组注入水声探测装备和各类电子设备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业务,符合“南船”的战略布局和中船科技的发展使命。

中国船舶实现军工资产上市。3月29日,中国船舶发布公告,根据“南船”的战略布局以及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情况变化,拟对企业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进行调整:拟置入江南造船、广船国际、黄埔文冲等造船总装资产;置出沪东重机给中船防务。中国船舶同时表示将继续推进于2017年开展的外高桥造船和中船澄西的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同时,拟新增对黄埔文冲和广船国际等标的的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的后续推进。某券商军工分析师表示,江南造船和黄埔文冲注入后,中国船舶将变身军船主机厂,实现核心军工资产上市。

中船防务主营船舶动力。中船防务3月29日发布公告称,根据控股股东“南船”的战略布局,以及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的情况变化,拟对企业原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进行调整,预计将构成重大调整,且主营业务将发生变更。

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拟调整为:拟置入标的资产为沪东重机100%股权,中船动力100%股权、中船动力研究院51%股权、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 15%股权;拟置出资产为本企业持有的广船国际和黄埔文冲的部分股权。交易对方拟变更为“南船”等。

交易前,中船防务的主营业务为船舶修造、海洋工程、钢结构、机电产品等。交易完成后,中船防务的主营业务将变更为高端船用动力装备研发、制造、系统集成、销售及服务;主要产品包括:船用低速机、船用大功率中速机、船用发电机、动力集成系统、电气集成系统等。

中国船舶租赁在港上市。2019年6月17日,“南船”所属中国船舶(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中国船舶租赁)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主板敲锣上市,新股名称为中国船舶租赁(3877.HK)。中国船舶租赁是“南船”首家红筹上市公司,此次成功上市,标志着“南船”旗下成员单位近20年来首次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公开募股(IPO)上市发行。

雷凡培表示,中国船舶租赁成功上市是“南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成果,中国船舶租赁一要继续推进“产业、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牵引带动船舶海工产业发展,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二要加强与国际优秀企业的交流合作,消化吸收更加先进的管理方法,为“南船”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管理经验。三要继续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彰显中国船舶租赁良好的品牌形象。

“北船”上市平台定位明确

“北船”旗下两大专业资产整合平台中国重工和中国动力,定位分别为海洋装备总装平台和综合动力平台。

中国重工定位为海洋装备总装平台。3月20日,中国重工发布董事会相关议案,拟启动实施全资子公司大船重工与渤船重工的整合,将其持有的渤船重工100%股权划转给大船重工,渤船重工成为大船重工的全资子公司。

大船重工是国内有能力提供产品研发、设计、建造、维修、改装等全寿命周期服务的企业集团,也是汇聚军工、造船、海洋工程装备、修/拆船、重工等五大业务板块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渤船重工主要从事船舶、海洋工程及配套设备的研发、设计、建造、修理、改装,是集造船、修船、海洋工程、大型钢结构加工、冶金设备和大型水电设备制造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

中国重工表示,大船重工与渤船重工的整合,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一是通过整合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削减过剩产能,促进企业船舶及海工装备业务的转型升级;二是通过整合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海军提供装备支撑,推动海洋强国战略的实现。

中国动力定位为综合动力平台。3月26日,中国动力发布关于重组事项的进展公告。截至1月31日,中国动力完成与关联方及特定投资者向子公司哈尔滨广瀚动力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广瀚动力)、武汉长海电力推进(长海电推)和化学电源有限公司、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河柴重工)、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武汉船机)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中国船柴)增资。

6月27日,中国重工发布公告,拟参与关联方中国动力重大资产重组,以中国重工所持中国船柴 17.35%股权、武汉船机15.99%股权认购中国动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中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本次重组的收购方案为:中国动力拟分别向中国信达、太平国发、中国重工等公司购买其持有的广瀚动力7.79%股权、长海电推8.42%股权、中国船柴47.82%股权、武汉船机44.94%股权、河柴重工26.47%股权、陕柴重工35.29%股权和重齿公司48.44%股权。根据公告,重组后,中国动力持有中国船柴 100%股权、武汉船机100%股权。

中国动力前身为风帆股份,是“北船”控股子公司。2015年,中国动力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收购广瀚动力、齐耀重工、海王核能、武汉船机、宜昌船柴、河柴重工、火炬能源、风帆机电等“北船”舰船动力5家科研院所孵化的部分企业及集团下属企业资产。中国动力在原有化学动力板块的基础上新增燃气动力、蒸汽动力、全电动力、海洋核动力、柴油机动力和热气机动力板块,成功转型为拥有七大动力板块的舰船综合动力上市平台。

置出问题资产

“南船”:中国船舶置出长兴重工。2018年2月,中国船舶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向江南造船转让了其持有的长兴重工36%股权,转让价格为5.39亿元。交易完成后,长兴重工不再是*ST船舶下属企业,该笔交易预计将增加企业投资收益约3.3亿元。中国船舶称,股权转让完成后,外高桥造船经营压力将有所缓解。转让前,长兴重工股权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及外高桥造船分别持有35%、29%、36%。2016年和2017年前10月,长兴重工分别亏损4.42亿元和1.88亿元。

2018年4月,因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净利润均为负值,中国船舶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市代称改为*ST船舶。

2019年3月20日,*ST船舶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69.10亿元,同比增长1.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9亿元(2017年同期为净亏损2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3.45亿元(2017年同期为净亏损31.92亿元)。

2019年3月28日,*ST船舶发布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起始日为2019年3月29日。

“北船”:中国重工出售山造重工和青岛武船。2018年12月20日,中国重工曾出售海工资产,为避免海工业务持续低迷对企业整体效益的负面影响,向“北船”出售中国重工下属涉及海工业务的子公司山造重工53.01%股权和青岛武船67%股权。2018年前10月,受需求持续低迷影响,海工装备交单难,山造重工和青岛武船分别亏损2.3亿元和5.9亿元。中国重工通过出售山造重工和青岛武船部分股权,一方面亏损源减少,企业盈利能力获得改善;另一方面可收回18.95亿元的负债,减少出售企业对资金的占用,资金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北船”:大船船务和大船钢业破产清算。3月19日,大船重工下属控股子公司大船船务和大船钢业被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两家企业近三年累计亏损额分别为6.33亿元、4.22亿元。中国重工称,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后,大船船务和大船钢业不再纳入其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终止了两家企业持续亏损的负面影响。

重组路径:或不是简单的拆分再合并

“南北船”重组即将落实,其重组路径又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从以上对于“南北船”各上市公司的定位可以看出,其中一些业务难免有重叠之处。“南船”所属江南造船总工程师胡可一曾表示,此次造船战略性重组不一定是简单地将企业在原来拆分的基础上再合并,而应该是功能与专业的归并和整合,这样才能更加符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

安信军工首席分析师冯福章此前推测,“北船”以中国重工为主要平台;“南船”以中国船舶为主要平台,重组之后的同业竞争问题可能会通过资产注入等方式加以解决。

关于重组的路径,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曾表示,未来究竟是将相关资产、资源放在一起,避免同业竞争,还是采用其他重组路径,都需要进一步探讨。从目前趋势来看,专业化重组及板块重组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些。

将大幅提高中国造船业国际竞争力

据彭博社消息,“南北船”两家企业的合计营收至少为5080亿元(约810亿美元),年度营收将是全球市值前三大造船企业——现代重工、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的两倍。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北船”手持订单116艘、3507529CGT;“南船”手持订单250艘、7690107CGT,两大集团拥有相当于全球约13%市场份额,而同期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现代重工手持订单仅 772万CGT。

2019年 以来,现代重工合并大宇造船的可能一直甚嚣尘上,但至今尚未落实。如果现代重工合与大宇造船合并,韩国造船业将从目前的三巨头模式转变为两巨头。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现代重工与大宇造船合计手持订单量达1646万修正总吨,占全球总手持订单量的20.44%。现代重工与大宇造船的合并将实现资源互补,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将会给中国船企带来较大的压力。

韩国媒体认为,现代重工、大宇造船,都是全球特大型造船企业,二者如果合并,将形成一个“超级巨大”的造船企业,持有的订单总量将占到全球的21.2%。LNG船订单将占全球的60%;超大型油轮所占份额将超过70%。

如今,“南北船”重组已获官宣,此举将大大提高中国造船业在国际造船市场中的竞争力。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