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掀关停潮

2017-06-05 10:36:17

2017年5月31日,宁夏金丝路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暂停交易》的公告,公告称为积极配合完成对交易场所的清理整顿工作,自2017年6月1日(星期四)起暂停交易。

“与往年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工作不同,今年监管层动真格了。现在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产品下线、退市交易的公告。”一位业内人士感慨,“整个行业正处于一种不安的氛围中。”

“回头看”大限将至

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对清理整顿任务划定了6月30日前完成的时间限制。

目前,各地监管机构已展开了一轮“自查自纠”,交易场所掀起关停潮。

5月27日,北京金融局公布了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工作涉及的第二批企业名单。

青海省也公告称,青海省青海斯睿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青海詹尼瑞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及民和惠凯金属经营有限公司分别为英国鑫安汇公司、黑龙江中远农业商品交易所和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代理商,以上三家公司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擅自开展交易场所有关业务。所从事的白银、沥青、燃气、玉米等现货交易均存在可双向买卖、实行保证金、T+0、集中交易方式,已涉嫌违反38号和37号文及清整联办〔2017〕30号、3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6月30日是清理整顿任务的时间节点,但不是监管终点。得到阶段性成果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会进入常态监管。”生意社总编、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心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何以交易场所市场反复出现乱象,需要不断“回头看”,刘心田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平台建立之初的出发点不正确。交易场所的建设应该为各地区域性产业服务。但很多交易场所出发点是为了盈利,因此交易场所与产业结合不深,甚至没有结合,招揽的客户也是投机客或者被高收益忽悠的散户,才有如此多的问题积累下来。现在要掐断的正是这股投机之风。”

提高保证金比例

从各地自查情况来看,不少问题严重的交易中心已经处于暂停业务状态,问题稍轻的交易中心也停止了相关品种交易,关闭出入金通道。

对于交易场所来说一时的暂停并不是最要紧的,要紧的是摸索出新的交易模式和交易规则,来贴近监管的要求。部分交易场所从保证金比较入手,如湖南阿凡商品现货交易中心经过3次调整,将保证金比例调高至100%。

一家从白银转型普洱茶交易的交易场所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实话,保证金水平意味着杠杆水平,意味着资金利用率,原来大家都搞投机,比拼的就是资金效率,因此当然保证金越低越好,都是擦着规定的边界定规则的,如20%。现在监管压力下,提高保证金水平后,这对投机型交易场所的冲击是很大的。”

除了提高保证金比例外,流动性方面的规则也在重新探索。5月24日,北京金融局召开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工作推进会,推进会对域内交易场所邮币卡电子盘交易模式整改做出明确表示,须由T+0改为T+5,并指出实行T+5为全国统一,不会因某家规模大或其他特殊原因而存特例,勿抱幻想。

不过,刘心田指出:“‘T+5’规则传闻已久,市场对此有一定心理预期,影响应该没有保证金规则变动来得大。”

此外,还有交易场所新修订了交易规则,启用协议转让交易、竞价交易和专场交易等交易模式。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1日,已有141家交易场所对上述相关业务进行了调整。

交易场所方向何在

目前,交易场所还在等待最后的评审,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真正完全退出的交易场所可能并不多。

“其实,我们观察下来,真正有问题的平台并不如人们感受到的那么多,主要是害群之马问题给交易场所造成恶劣影响,拉低了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在投资者和企业心中的整体形象。”刘心田告诉记者,“在我看来有一类交易场所尝试的模式前景不错,如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之类深度与产业结合的交易场所。

不过,刘心田也指出:“此类深度服务产业的交易场所模式门槛并不低,且摸索出盈利模式需要时间的积累。而一旦产业基础打好了,发展会较为稳定。”

《国际金融报》记者通过查阅改交易中心股东鲁证期货在香港交易所发布的2016年年报发现,联营投资一栏中,虽然鲁证只占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29.5%的股权,按权益法合算联营投资收益,投资该中心的年度亏损达659.6万元。而2015年,该项联营投资亏848.9万元。

刘心田透露:“近年来,不少期货公司都在寻找可以战略合作或者投资的现货大宗商品交易场所,一旦盈利模式清晰了,预计会有一批期货公司涉足交易场所领域。”

除了与现货产业结合外,也有业内人士推崇跨境电商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场所如中亚广通等。

“交易场所市场已进入了兼并整合的市场阶段,在不符合政策的交易场所关闭整顿后,接下来没有竞争优势的平台也将被淘汰。”刘心田表示,“截至2016年底,国内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达到1700余家,预计至今年年底交易场所规模将保持在1000家左右。”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张竞怡)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