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三周年之上海海事:完善事中事后综合监管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6-09-13 14:13:05

编者按:

  2016 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挂牌三周年。作为国内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全国改革的“试验田”,三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在构建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对标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推进金融体制创新,完善监管高效便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改革与创新。

  三年来,政府部门推出了哪些改革创新举措?企业和市场反映如何?近未来自贸区将走向何方?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访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总结回顾自贸区三年的一路印迹,共同展望自贸区美好未来。

  人民网上海9月12日电(董志雯)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如何借助自贸区优势,便利监管环境,提升海事服务水平,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海事机构面对的重大契机。

  三年来,上海海事局先后实施了29项创新监管服务举措,其中船舶进出口岸审批电子化、集约登轮检查制度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突出“转变” 积极推进简政放权

  “海事服务自贸区建设伊始,我们就积极稳妥推进简政放权系列举措,突出一个‘转变’,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上海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陆鼎良告诉记者。

  据数据显示,从自贸试验区挂牌建设至今,上海海事局取消行政审批项目7项,占比25%;取消行政备案项目8项,占比93.18%,停止实施行政备案项目 26项;取消行政事业收费项目16项,占比61.54%;暂停实施相关规定类项目4项;分批下放25项行政审批项目至自贸区海事机构。

  为贯彻“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海事局制定并公布海事权力清单。“权力清单涉及25项海事行政审批事项及流程、4项海事行政强制事项及工作流程、5项船舶登记事项及工作流程,以及船舶文书签注、核发目录(含7项内容)和6项海事行政备案管理事项等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陆鼎良介绍。

  此外,线上线下政务受理双联动,为区内海事行政许可提供网上办理平台,也为区内航运企业办事办证提供便利。

  “以危防类行政审批为例,其在线办理率已达到93.2%,同时自2013年起推出的上海海事局网上/自助处罚系统使用率已超过60%,大大减少了相对人的衍生成本,提升了海事公共服务能力。业务办理更加便利,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 陆鼎良说。

  利用大数据 完善事中事后综合监管

基于云计算平台、web云端和智能手机云端的“海e行”电子航行示意图云服务平台 潘洁沣 摄

  突出智能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提升监管服务效能,是海事服务自贸区建设的一大亮点。

  陆鼎良介绍,“通过探索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我们实现了对自贸试验区海事监管需求的精准判断和科学处置。”

为更好地服务自贸区船舶进出港,上海海事局实践“互联网+”理念整合海事执法数据,运用互联网实现从检查任务指派到检查结果的实时回传。潘洁沣 摄

  据了解,2014年底,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复在上海成立中国船舶动态监控中心。这是国内首家广泛汇聚海事业务数据的综合性平台,为保障国际贸易运输的便利与安全,提升口岸监管效能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2016年初上海海事局与华为公司达成海事共享数据库建设协议。这将进一步完善海事监管信息采集体系,加强海事信息资源整合,优化海事共享数据架构,推进全国海事统一的数据平台建设,同时也为口岸部门间“三互”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集约登轮检查制度的创新,更是受到了企业的肯定。“能够不登轮检查的不再登轮检查,必须登轮检查的事项,一次完成海事监管所有执法检查。”陆鼎良介绍。

上海海事局联合其他口岸单位共同开展危险品货物开箱查验,改“串联”执法为“并联”执法,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潘洁沣 摄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集约化检查真是的跨越了一大步。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成本,这也是我们软实力的提升。”上海远洋对外劳务贡献公司党委书记赵小淮告诉记者。

  突出“高效” 提升贸易运输便利化水平

  据了解,自贸区三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建设走向深入,上海海事不断完善数据格式与发布形式,实现国际航行船舶进出上海口岸计划动态的统一发布和网上信息共享,便于及时掌握船舶动态信息。

  “我们提出精简申报、信息共享、互助合作的主张。”陆鼎良介绍,通过船舶出口岸联网核放,改“串联”执法为“并联”执法,签发出口岸许可证时直接在“单一窗口”平台上发出准予船舶离港的信息。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国际贸易运输效率,在全面实现船舶进出口岸审批电子化方面,上海海事在自贸区范围内一方面实现国际航行船舶口岸查验全程电子化;另一方面推行国际航行船舶驶离洋山港口岸查验“先许可、后查验”服务,实现船舶出口岸查验业务材料一次办结“零等待”,“船舶出口岸许可”即到即取、多份申请材料开航前一次提交、多艘船舶一次办结的“零等待”便利服务。将办结时间由原先平均20分钟缩短至2分钟以内,为企业降低营运成本约20%。

为服务自贸区船舶进出港,上海海事局采用“E航海”技术,以及VTS(水上交通管理系统)监管措施来保障上海港通航环境,保证大型船舶的进出港安全。潘洁沣 摄

  此外,“四双”服务的推出,同样实实在在地促进了港口营运效率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上海海事在自贸试验区推出了“双档”靠泊(即双船并靠)、“双套”作业(即码头前沿水域双船离泊双船靠泊)、“双向”通航及“双窗口”离泊(即船舶在顺流、逆流两个时间窗口均可离泊)等“四双”服务举措。截至今年上半年,共实施双档作业9624艘次,双套作业4312艘次,“双窗口”作业 464艘次,实现“双向”通航1204艘次。据不完全统计,“四双”举措的实施为港航企业释放产能约3亿元。

  对于上海海事未来的工作重点和改革方向,陆鼎良向记者透露,在未来改革中,海事依然会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模式、深化诚信管理、支持功能拓展,努力提升“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便利化、法治化”水平。

  “当然这一切,都以安全为底线,在放活与管好、安全与发展中间寻找平衡点。”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