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揭晓

2017-01-24 14:28:11
  记者今天从上海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上海分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等单位联合评选的“2016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正式发布。

一、中远海运集团总部落沪  超级巨轮上海扬帆启航

由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重组而来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2016年初在上海正式揭牌。这家在船队综合运力等4个领域名列世界第一的航运巨头,成立后就开展了马不停蹄的内部整合。到2016年底,包括航运、金融和物流在内的主要板块整合基本完成。

12月,中国航运业治理创新的重要机构——中国船东协会正式迁沪。中船保商务管理公司、北英保赔协会中国区管理公司也相继落户上海。这些功能性组织的集聚,将为上海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凝聚力量。

二、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  国际航运中心进入法治领航阶段

2016年8月1日起,《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框架性法规,也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航运中心建设的地方性法规。

除了《条例》,《“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也在2016年下半年对外公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由此进入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新阶段。

三、上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破亿  迈向世界顶尖航空枢纽

2016年12月13日,上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继伦敦、纽约、东京、亚特兰大之后,成为全球第5个航空旅客跨入亿级的城市。

与客运业务相呼应,上海的航空货运业务有望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3,航空门户效应充分显现。破亿之后的上海国际航空枢纽,不单以量来取舍,而将把安全、服务等内涵性指标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四、多个航运类指数在沪发布  向国际航运界传递“上海声音”

2016年7月,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在沪发布。9月,上海航运保险指数发布。11月,上海航交所编制的“一带一路”货运贸易指数与“海上丝绸之路”运价指数顺利通过验收。

此外,有着海运“达沃斯”之称的国际海运年会2016,以及世界最大的航运组织——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全球会员大会也相继在沪召开。随着航运功能性机构加速在上海集聚,国际航运界的“上海声音”将越来越响亮。

五、中国首个国际邮轮产业园在沪启动  提供邮轮全产业链服务

中国首个国际邮轮产业园——上海中船国际邮轮产业园,2016年10月正式揭牌。借助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的运营优势和外高桥造船的建造优势,为邮轮产业链提供制造、运营、配套等服务。

在产业园揭牌前,上海港的邮轮旅客吞吐量已首次突破300万人次大关,外国旅游团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也宣告实施。从靠泊到建造,上海邮轮产业链持续延伸,服务能级不断提高。

六、航运金融、保税维修服务向纵深推进  航运制度创新渐入佳境

全球船用发动机德国曼恩公司,2016年4月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出中国首家保税维修站。业界巨头接踵而来,意味着保税维修这一试点逐渐常态化。

除了保税维修,航运金融的供给侧改革也向纵深推进。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推出全国首单海事诉讼保全责任保险,国内首家航运自保公司——中远海运财产保险自保公司获准筹建。航运制度创新在自贸区渐入佳境,将给航运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广阔机遇。

七、国产豪华邮轮、极地科考破冰船相继在沪启动  航运装备进一步高端化发展

在世界造船版图上,高端豪华邮轮、极地科考破冰船被认为是造船业的“皇冠明珠”。而随着上海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厂相继启动相关项目,中国企业将跻身高端船舶建造领域。

航运装备产业的逐步高端化,既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供技术力量的支撑,也给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有强大的制造业做基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更有底气。

八、沪通两地机场开展货运合作  探路长三角机场群协同发展

2016年11月底,江苏南通兴东机场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运站签约组建合资公司,计划将南通机场打造成“长三角北翼第一航空物流基地”,实现沪通两地航运货运协同发展。

目前,长三角已提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作为中国机场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走协同发展之路,有助于长三角机场群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长三角航空运输一体化市场的形成。

九、境外投港口、境内办合作中心  驻沪机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016年10月,中远海运宣布收购意大利瓦多码头40%的股份,成为接管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之后的又一海外投资。12月,上海海事大学在全球43个竞标机构中胜出,成为国际海事组织(IMO)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的主办单位。

从码头硬件到海事技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致力于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海路畅通、经贸繁荣的发展成果。

十、长三角水域率先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  成为长江经济带示范

2016年4月1日起,长三角水域率先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迈出我国船舶减排第一步。由于船舶在靠泊期间使用的燃油受到严格限制,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排标准”。

排放控制虽然会使航运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但也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更重要的是,长三角这个龙头率先行动,将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江河湖海全水域的环境保护形成示范效应。
 
    (来源:央广网  记者/吴善阳)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