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交委:加强紧缺人才队伍建设 构筑国际航运人才高地

2012-07-25 13:51:42

  编者按: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人才是关键。为贯彻落实年前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更深入普及落实科学人才观,今年,上海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高层次人才网和《组织人事报》联合举办了“建设上海国际人才高地大家谈”征文活动。近期,东方网政务频道将陆续把这些精彩的文章呈现给大家。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之一,更是国家战略。

  浦江浪涌,近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活力迸射,迈出坚实步伐:航运集疏运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建成了洋山深水港北港区工程和外高桥港区一期至六期工程,集装箱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超过1800万标箱,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蝉联世界第一。虹桥、浦东两机场5条跑道、4座航站楼设计年保障旅客能力达1亿人次,浦东机场基本确立了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业务营业税减免、特案减免税、期货保税交割、单机单船融资租赁等试点启动,航运经纪、航运金融、船舶交易和海事法律等航运服务业加快集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资本类型的国际海上运输和辅助服务企业集聚上海,总数超过1000家……一个包括港口贸易、物流、金融、邮轮经济在内的具有全球重要地位的航运产业链正在加紧打造。

  成就伟业关键在人。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在航运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航运人才队伍已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上海航运人才资源总量已经由“成长期”进入到“稳定增长期”,人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人才专业门类比较齐全,人才建设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上海市航运领域人才队伍具有鲜明特征:一是,高学历人才比重较大。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总从业人数的8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37%。其中,经营管理者学历高于专业技术人员和党政干部,其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5%。二是,人才队伍年轻化程度较高。在各航运子类人才队伍年龄分布情况中,20~30岁的人才数量最多,占人才总量的35%以上。三是,人才队伍国际间交流较为频繁。大部分人员具有国外学习或工作考察经历。航运市场开放程度高,港航人才外向型特征明显,人才队伍国际间交流频繁等特点已成为业内共识。

  然而,尽管上海航运人才队伍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航运人才建设方面成绩突出,但目前上海一般低端的航运劳动力较多,但中高端航运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与境外航运中心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现代航运服务业人才的比重非常低,不到5%。而航运大国伦敦的航运服务业人才比重约占航运从业人员的60%。上海与伦敦相比差距甚远,与香港、新加坡的差距也较为明显。

  着眼于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战略目标和国际化航运人才的总体需求,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集聚的机制,研究制定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配套措施,营造良好、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上海成为国际化高端人才的集聚地,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迫在眉睫。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对上海航运人才情况进行了专门调研,并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发布了《上海市航运领域紧缺人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目录》显示,目前我市7大类35子类的航运人才紧缺,在航运管理类人才、航运研究类人才、航运业务类人才、航运技术类人才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紧缺。

  因此,未来我们将实行政策聚焦、服务聚焦,进一步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紧缺航运人才,提高航运人才国际化素质,不断完善航运人才教育和培养体系,加快形成功能基本齐全、结构相对合理的航运人才高地。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优化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

  以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层面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倾斜,不断总结航运对外开放的先行先试的经验,以更具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事业舞台吸引人才。加大在航运领域选拔培养上海市领军人才建设力度,对符合《目录》的高层次人才,经评估后列入本市和航运领域领军人才开发及培养计划,享受领军人才开发的有关政策,各有关单位根据领军人才发展需要,制定和落实相关配套服务措施;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建立专项基金,加大对《目录》涉及人才的资助力度,给予专项资助或所得税减免;《目录》所列人才需引进外国专家的,优先获得来华工作许可和必要的资助,落实特定生活待遇政策,营造适宜海外人才发展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做出显著贡献的各类航运人才给予奖励,对优秀的航运创新项目给予奖励。

  改革教育和培训模式

  改革教育模式,鼓励高等院校调整和改革高校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建立若干产学研联盟,促进实践性人才和复合性人才的培养。加大人才国际合作与交流,选派资助具有潜力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到国(境)外著名高校、著名航运机构(专业团体、交易所、船公司等)研修、培训或挂职锻炼,培养造就航运领域所需各类高端人才。重点发展协会型职业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协会在职业培训中的优势和作用,建立各类关键、紧缺人才的培训基地或培训平台,培训和发展国际化专业人才,鼓励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目录》开展合作培训,拓宽培训渠道。

  大力发展人才市场

  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专业人才服务平台。围绕《目录》,设立专业人才信息库,促进人才规范、合理流动,加大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度。完善航运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促进和引导航运人才中介组织的规范和发展。积极引进海外专业人才服务机构,或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建立航运职业认证和职业能力评价制度。积极开展国际职业认证,积极争取国际职业资格互认,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建立航运人才的信誉和能力评级制度,引导航运人才自觉、健康发展。统筹制订航运人才需求规划、航运人才集聚规划、航运人才教育培训规划、航运人才环境建设规划等,科学引导航运人才可持续发展。组织相关的研究力量,对上海航运人才队伍状况和市场情况建立动态跟踪和预警体系,辅助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及时调整调控力度,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保证航运人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形成多种服务保障措施

  在组织保障方面,充分发挥各级人事主管部门、航运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以及航运集聚区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有关航运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发挥航运企业的主体作用,组建航运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全市资源,总体规划、指导全市航运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加大对航运教育和培养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重点支持航运行业协会等培训机构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工作;支持高校开展航运科研、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并在户籍、《居住证》、《外国专家证》办理、医疗保障、子女就学、住房等方面让航运紧缺人才享受相应的服务和便利。

  而在制度保障方面,鼓励各单位创新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以业绩为导向、体现市场化水平、自主、灵活的薪酬制度,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人才法制化进程。通过法律法规规范航运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和人才的行为,保障人才的合法权益,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来源:东方网)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