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八大述评之一:科学管理护航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

2012-11-05 13:02:50

来源:中国交通报


编者按:

    金秋时节,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回首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走过的非凡历程,是改善民生的上下求索,是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

  十年奋斗,只争朝夕,攻坚克难;十年探索,审慎稳健,慷慨从容;十年发展,为民利民,共建共享。

  从10月31日起,中国交通报将陆续推出六篇“党的十六大以来交通运输发展述评”,本网将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科学管理护航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交通运输发展述评之一

本报编辑部

  如何让一个庞大的、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地跨越发展,创造辉煌,考验着行业主管部门的决策智慧与管理能力。

  回首十年,是一部精彩的行业史记,记载了整个行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以及人民群众给予的赞誉。

先进理念引领发展方向

思路——秉持四个审视 坚持五个努力

  做好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离不开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离不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呼声的回应,离不开对已有矛盾的界定和未来问题的预判。

  站在世界交通发展趋势和规律的角度审视我国交通发展水平,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审视交通适应能力,站在人民群众对交通需求的角度审视交通服务水平,站在行业以外的角度审视交通存在的问题。十年来,“四个审视”已经成为交通运输部党组酝酿、制定行业重大政策,发现、解决行业重大难题的最重要原则之一。

  十年间,交通运输部党组始终把坚持科学发展观同实践探索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正确把握住了时代需求和阶段性发展特征,前瞻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引领行业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

  有了理念目标,还需要实践理念的载体,通向目标的路径。

  面对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解决交通运输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以及新出现的问题,交通运输行业奋斗的正确方向在哪里?

  方向只有一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

理念——适应时代要求 做好三个服务

  “十年来农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路!感谢交通部门!”

  这样的问答,在湖北大别山红色旅游路上的“农家乐”里听到过,在河南开封转战三夏的收割机上听到过,在陕西延安的窑洞里听到过,在广西瑶家的田埂上听到过……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数亿农民来说,走上平坦整洁、开启致富大门的公路,恐怕是对新农村的第一个憧憬。

  而这样的愿景,交通运输部门在十六大召开的第二年就开始描绘并实施。2003年的全国交通厅局长会议上,部党组吹响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号角,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的总目标,并很快在全行业、全国落到实处,叫开叫响。

  这就是交通运输行业的政治敏感与责任担当!

  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的先行官作用从未改变!

  但交通运输业到底属于什么行业?交通运输业的服务指向如何定位?这样的纠结,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日益繁重的十六大之后,迫切需要理清。

  根据“十一五”规划中交通运输作为服务业的明确定位,2006年的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工作会议上,部党组提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理念就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三个服务”理念结合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的实际,以及联系千家万户、服务亿万群众的特点,一经提出,即成为行业的共识与追求,也很快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围绕“三个服务”,从积极主动落实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到实施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从“十一五”目标的顺利实现到“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实施,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大幅提升。

  围绕“三个服务”,从村村通公路到村村通客车,从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延伸到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的实施,交通运输行业将理念一一化为行动,惠泽民生,温暖民心。

方式——推进三个转变 探索发展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交通运输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方式总体粗放的格局没有根本转变。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冲击,也敲响了警钟,增强了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践行科学发展观,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

  唯其如此,行业才能提高发展的安全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环保、节能、与自然相和谐等理念,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中、在客货运输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坚定实施,至今已公布了20批达标车型,不达标车型坚决禁入运输市场。

  公路养护短板必须补齐。2011年,公路养护管理提出了“高质量工作、高品质服务、高效率监管、高科技支撑、高素质队伍”的目标并逐步在各省实施。

  多种运输方式走向优势互补的融合。2011年10月12日,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在连云港召开推进会,正式启动六个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项目,两部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尽管转变难免阵痛,但交通运输行业从来不乏直面困难的勇气,攻坚克难的担当。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终究换来硕果累累。

动力——力推四个创新 壮大发展引擎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对交通运输行业来说,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十年间,交通运输大力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成为破解一系列影响和制约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强大引擎。

  10月28日,江西省丰城市曲江镇84岁老人蒋美生在古朴典雅、美观大气的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悠闲候车,“现在乘车方便,还有避风躲雨遮太阳的地方,亭子里的小卖部还能买东西。”

  曲江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集客货运、运政、路政、养护、服务和应急处置于一体,是江西省交通运输厅2011年7月正式启动的“六位一体”农村公路发展新模式。

  “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建管养运一体化让农村公路发展具有了持续造福“三农”的活力;环境友好型建设理念把一条条公路“轻轻放入大自然”;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低碳交通,推进节能减排。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指导着交通各项工作。

  长大桥隧建设技术成就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秦岭终南山隧道等一大批世界领先的“超级工程”。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交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

  成品油价税费改革顺利完成,引航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交通运输行业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开展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建设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诚信体系,引导鼓励民营、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政策创新初步培育出了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建设与客货运输市场体系。

加强管理仍需坚持不懈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环境后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交通运输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国际关注、领导关注、人民群众关注,各方面对交通运输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对物流人流的运行保障和经济便捷、对交通运输安全的要求等,都有很高期望。”

  然而,不容回避的是,对照“五个努力”的要求,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同样面对着不小的挑战:

  一是资源、环境对交通发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还需要探索出更好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之路。

  二是党的十七大就把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但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效途径。

  三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选择交通方式的理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安全、便捷、舒适、高效及个性化需求增强。但道路客运重特大事故、公路桥梁事故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发展收费公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解决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行业管理。”杨传堂部长在10月9日的部务会和10月25日的西北部分省区交通运输厅长座谈会上都如此强调。

  当前,交通运输部门要密切关注和深入分析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变化,对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带来的新冲击,切实做好应对准备,共同攻坚克难,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当前到“十三五”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攻坚期,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要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满足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能力。

  我们坚信,以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交通运输行业必将秉承过往的经验与辉煌,踏上安全发展、高效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的崭新征程,继续通过科学高效的行业管理,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继续提供坚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