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航海文化建设 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中国航海日活动综述

2013-07-09 09:24:33

  今年7月11日是我国第9个航海日。航海日设立9年来,航海日活动组织工作委员会27个成员单位共同努力,全国各地和相关行业、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了航海日主会场活动和各地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航海日活动,有效提升了全民的航海意识、海洋意识和海洋国土意识,普及了航海和海洋知识,促进了国内外航海文化和航海技术的合作交流,积极推动了航海和海洋事业的发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十二五”规划将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海洋经济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昭示着我国区域发展进一步从陆域延伸到海洋,进入了陆海统筹发展的新阶段。航海是人类认识、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世界各国相互沟通、经贸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更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每年一个主题 主打航海文化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人类第一次大规模走向远洋的壮举,7月11日是郑和首下西洋的日子。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每年7月11日确定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

  为充分发挥中国航海日作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和航海文化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每年航海日组委会选定一个主会场举办城市,同时结合主办城市特点和世界海事日主题,设计提出当年航海日活动的主题和宣传口号。

  截至目前,北京、上海、青岛、太仓、大连、泉州、舟山、南京已先后举办过航海日主会场活动,仅主会场活动覆盖的人口就已达7600万人。活动的主题根据国家海洋、航海、航运发展的大环境不断调整和深化。2005年中国航海日主题是“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之后围绕“爱我蓝色国土·发展航海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海洋”、“中国航海·改革开放30年暨国际海事组织·为海运服务的60年”、“庆祝新中国60周年·迎接航海新挑战”、“海洋·海峡·海员”、“兴海护海·舟行天下”、“感知郑和·拥抱海洋”等主题,相继开展了系列的年度航海日庆祝活动。

  今年,航海日主会场设在南通,主题是“通江达海·兴海强国”。

  采和谐之水 宣传和平发展理念

  采水活动是航海日活动重要特色和亮点之一,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主会场活动都将此列为必备项目,通过采水、聚水、注水活动,传播航海文化,宣传“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航海日活动理念。

  今年采水活动将淡化采水地域特征,突出人文理念。由成功挑战40英尺单人帆船不间断环球航行纪录的“航海勇士”郭川,以及4名在涉海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南通籍人士——创造深潜奇迹的“蛟龙号”副总指挥崔维成、数十年守卫孤岛的南沙守礁王龚允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中远船务的倪涛、获得江苏省“见义勇为奖”和“中国好人”评选提名的启东渔民郭建兵,在各自工作、生活地点采集“奋进之水”,在航海日大会上聚成“和谐之水”,展示“世上之水均相通,四海之心皆相连”的和平发展理念和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信心和决心。

  成员单位27家 活动覆盖全国

  中国航海日是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全国性文化范畴的法定活动日。航海日组委会由交通运输部和中宣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海洋局等18个部局,4个省市和5个全国性学会、协会共27个成员单位组成。航海日既是所有涉及航海、海洋、造船、渔业等有关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和海军官兵的共同节日,也是宣传普及航海和海洋知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的全民族文化活动。

  在珠江流域,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已连续8年在三省一区(广东、云南、贵州、广西)组织举办珠江片区航海日活动,形成了以纪念大会暨珠江航运发展论坛为主体,学术研讨、中小学航海教育、展览和宣传活动贯穿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区性航海日活动。

  在长江全线,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组织举办长江片区航海日活动,以“长江,与大海同辉煌”为主题,通过职工文艺会演、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了长江航运建设成果,宣传了长江航运业在沿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2006年以来,上海海事大学每年在学校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在校学生举办“中国航海日文化论坛”系列讲座,至今已累计组织了59场,听众超过2万人。大连海事大学从2009年起连续组织举办中国航运大讲坛,第20场将于今年9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主题为“毛泽东海洋战略思想与建设海洋强国”。中国航海学会每年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航海夏令营活动,至今已在云南、福建、台湾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举办了6届航海夏令营,有近40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活动。

  自2011年起,航海日活动增加了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该活动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和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共同举办,每两年一次。第二届海员技能大比武已于2013年6月24日至28日在舟山举行。

  航海日组委会其他成员单位也积极开展中国海事技术装备展览和论坛、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等。

  表彰先进典型 弘扬郑和精神

  航海日组委会从2006年起设立了“郑和航海贡献奖”,每年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和宣传重点,评选出在国家航海事业、海洋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典型引路、榜样示范,激励涉海领域的广大从业人员为航海和海洋事业创先争优,多作贡献。

  2006年,评选了十佳船长;2007年,评选了航海科技创新奖及海员家属贡献奖;2008年评选了航海终身贡献奖;2009年评选了航海教育贡献奖;2010年评选了杰出船员奖、特别奖;2011年评选了安全贡献奖;2012年评选了文化贡献奖。

  至今,已经有100位先进个人或集体得到了表彰。这些受到表彰的青年才俊是中国航海和海洋事业的中坚力量。

  今年将评选郑和航海贡献奖——青年奋进奖。

  履行国际义务 彰显海事大国地位

  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

  国际海事组织(IMO)十分关注中国的航海日活动,从2006年起,基本每年都派员参加活动或发来贺电。IMO秘书长多次在贺信中表示,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举世瞩目,正在走向航运强国。在各条国际航线上,到处可见中国的船舶、中国的货物和众多中国的海员,在国际的海事活动中,活跃着中国的身影,特别是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的护航行动,展示了中国对国际海事活动的负责态度。

  1989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2届当选为IMO的A类理事国,成为世界公认的航运大国。我国积极履行国际公约,多次在周边海域实施了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派遣军舰参与国际护航,打击海盗,为维护重要国际海运通道的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IMO自2007年起开始评选和颁发“海上特别勇敢奖”。2012年 “海上特别勇敢奖”中,中国共获得了7个奖项,是历年来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

  从海洋、航运大国向强国迈进

  中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水运已经成为我国沟通国内外的重要桥梁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通道,我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95%的进口原油和99%的铁矿石通过海运完成。沿海沿江依托港口发展形成产业带,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崛起,支撑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水运行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7.7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7亿TEU,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由上年的26个增加到29个。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862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886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5万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的高等级航道9894公里;远洋、沿海、内河运输船舶数量分别达到2486艘、10947艘和16.5万艘。

  我国不仅是航运大国,也是渔业大国、造船大国和海洋大国。渔业生产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水产品总产量连续23年位居世界首位。201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6021万载重吨,船舶出口额392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达41.41%,均名列全球第一位。2012年,海洋生产总值超过5万亿元,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29397亿元。

  中国未来发展需要依靠海洋,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航海是为所有海上活动提供技术支撑的一门科学,因此要实现中国梦,首先就要成为一个海洋和航运强国。

  当前,我国已经是一个航运大国,但还不能算是航运强国。从整体上来看,特别是在航运软实力上,包括海运业政策环境与宏观管理竞争力、有关国际规则的影响力、有关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及参与程度、海商海事法律服务、金融保险等海运服务功能等方面,距离航运强国还有很大差距。要真正实现从航运大国到航运强国的转变,就要通过加强航运文化建设来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让人们都了解航运,热爱航运,重视航运!

(来源:中国交通报 记者/樊猛)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