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堂:推进海运强国建设面临诸多有利因素

2014-12-08 09:09:47
    10月31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全国海运发展推进会上指出,推动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转变,既面临诸多困难和重大挑战,也有良好基础和难得的机遇。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对海运业的支持更加有力。他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运事业发展,国家领导人多次批示要求加强海运发展战略研究,并亲临海运一线调研指导,出面协调制定重大政策。交通运输部作为海运业的行业主管部门,近年来一直在研究和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提出了促进海运业应对低谷和危机的20条具体措施,制定了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政策,加强市场监管、防止海运低谷时期出现恶性竞争,不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释放市场活力。这些政策措施,对海运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若干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构建完善的海运业发展政策体系,促进海运业长远健康发展。

  从市场环境看,海运业的外部条件逐步优化。首先,我国海运业发展需求潜力很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国需要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总量还将继续扩大,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和能源、资源进口大国的地位。据有关国际机构预测,到2030年的全球海运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旺盛的运输需求,始终是海运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其次,我国海运产业结构调整空间较大。缩小海运服务贸易逆差,发展高端海运领域的广阔前景,都将为我国海运业发展提供重要发展空间。特别是随着新增运力放缓、部分老旧船舶淘汰以及运输需求逐步回升,运力供求失衡矛盾得到逐步缓解,市场正在逐步开始回暖。

  从行业自身看,对海运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自觉。海运业在经历金融危机前后“冰火两重天”的兴衰更替后,行业上下对海运市场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清醒、更加深刻的认识,投资决策不再盲目冲动,而是理性谨慎。同时,科学研判海运发展趋势、有效应对海运复杂环境的能力也在显著提升。不少海运企业采取“抱团取暖”的自救策略,优化整合航线,有效地调整运力,降低营运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很多海运企业积极寻求合作,拆解船舶减少运力并合力提升运价。同时,行业内部加大兼并重组力度,促进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通过这次海运业的重新洗牌,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创新,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力,为海运业未来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

  杨传堂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增强建设海运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信心,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尽快走出低谷,摆脱困境,在建设海运强国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来源:中国水运网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