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诗人——冀仕权:30载为航道吟唱

2015-05-27 10:50:53

冀仕权(左一)正参与消防演习。长江宜昌航道局供图

    “向前!向前!再向前!穿越雄奇俊美的峡谷,直达一望无垠的平原,开辟畅通千年的航路……”这是长江母亲河的蜿蜒东流,更是一位航道歌者的真情告白。日前,央视推出“五一”专题节目《工人诗篇》,讲述了八位活跃在基层的诗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而在长江宜昌航道局,普通航标工冀仕权也和他们一样,30年来执着地在航道生产一线吟唱着属于长江航道人自己的工人诗篇。

    冀仕权出生于航道家庭,自小就生活在长江边上,在父亲——一个老航道工人的影响下,他怀揣梦想,投入到航道维护的怀抱中。30年来,在一身汗水一身泥的繁重工作之余,他富于乐观主义情怀,先后创作诗歌2000多首,在由中国网络诗歌学会主办的《中国诗》、《三峡晚报》、中国原创文学网上发表诗歌200多首,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航道赞歌。

    “那就是父亲,那就是航道”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冀仕权的童年是在崆岭滩旁度过的,奔腾的长江之水哺育了他诗的情怀,而父亲,一名航道工人,成为了他心中的一座大山,梦想开始的地方。

    在冀仕权的记忆中,父亲为了开辟航道,春夏秋冬都不在家,一年只能回来几天。小时候,冀仕权对父亲有着强烈的思念。“那个时候,航道上没有现代化的航标灯,只有煤油灯,用一条‘划子’,每天父亲都要披蓑衣戴斗笠去点灯,就算下雨的时候,也要去点灯。”

    父亲那一辈航道人,每次出航,不管是风雨交加,还是烈日暴晒,他们都要把航标移到最准确的位置,保证航道畅行。儿时的冀仕权每到晚上看到灯光闪闪发亮,天上的星星也在辉映,他就觉得自己处在光明的海洋之中。“这种光明,是劳动的光明,是航道人的光明,是我们未来的光明!”

    对于别人而言,这是不堪回首的苦难,但却给冀仕权的创作留下了人生的一笔财富——航道题材,这成为他诗作的源泉。因为切身体会到航道工人的辛苦,所以每每看到江上灯光闪耀,冀仕权就感到充实,以及一种奋发的力量。“我晓得,那就是父亲,那就是航道,通向远方。”

    冀仕权长大后曾有很多理想,想当歌唱家,想当钢琴家,但他最后还是没有绕过航道诗歌的情愫。1986年,父亲退休,冀仕权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航道工人。那时他才17岁,吟诗航道,这一吟就是30年。在一首《以船为家》的诗作中,他更是写满了对航道沉甸甸的爱:

    我的家乡在长江的源头/那里的水秀/那里的山青/亲人的牵挂融入江水/悠悠东流;多少个清晨/江水洄旋航标艇四周/我看见亲人的身影/与行轮一起在航道上畅游;多少个黄昏/万千思绪缠绕两岸的眼眸/一盏盏航标灯交相辉映/驱散了莫名的乡愁;船是我的家/一家人日夜和航标灯相守/灯亮灯闪灯闪灯亮/光明和希望跃上心头……

    “我要让诗歌飞出来”

    诗歌来源于劳动,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心灵最深处的火花,诗歌有时候更像一条河流。“他在我的身体里时而平静,时而蜿蜒,时而沸腾,时而平息,有时候掀起狂澜,它们想从我身体飞出来。”冀仕权说。

    生于航道,干在航道,歌颂航道。冀仕权曾经在枝江航道处工作,他经历了全天24小时扑在工作上的艰辛。有时候航道工人们睡得很香,突然听到敲舱门的声音,船长大喊着“出航”!寒风凛冽,雪花飞舞,有的人还没来得及穿袜子,冻得瑟瑟发抖,大家只好在原地跺着脚取暖,到达作业现场后大家便义无返顾地投入航标作业,任凛冽的寒风和冰冷的江水无情洗礼。看到这种情形,冀仕权总会热泪盈眶,感触良多。但天亮时,当看到一艘艘船从身边驶向远方,他就倍感欣慰。“严寒酷暑的恶劣环境下,航道人是苦的,每次劳动,我都有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我要把这种欲望变成现实,变成文字,我要让诗歌飞出来。”

    冀仕权目前在宜昌航道管理处担任航标员,他总是利用工作之余在深夜写诗,每次写完后都会给同事们看,询问他们的意见,倾听他们的感受。冀仕权在一首《航道人是最美丽的风景》中写道:峡江险峻/航标艇逆水而行/振翅的蜻蜓飞来飞去/像航道人不倦的身影;炎炎夏日/多少人的汗水汇入江心/远航的船儿在天涯呼唤/脸面的波涛唱响同一首歌/真正的英雄都无名;峡江阔远/航标艇顺水而行/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大江的航道人是最美丽的风景……

    在三峡库区航标淹没复建迁移时,冀仕权负责测量工作,天不亮就上山,炎炎烈日,汗水湿透了衣裳。“早上还穿长衣长裤,到中午脱得只剩一条大裤头,一直干到天黑才下山,只为绘出一幅精准的测量图,图上的每一个点都是我们流下的汗水,连当地村民都被我们感动。”于是,冀仕权按捺不住创作的激情,一气呵成,当晚就写出诗作《测量人之歌》:你有一双眼睛/视野阔远充满憧憬/遥望一条条大河一座座青山/有多少个测站魂牵梦系饱含深情?哪怕路途遥远,哪怕寒暑走近/前方的目标依然执著坚定/啊!测量人。

    “诗让心灵感受到崇高”

    生命短暂,歌者无疆。诗人冀仕权惜时如金,他的诗激情讴歌航道人的工作和生活,深情咏叹,散发出浓浓泥土的气息。“诗让心灵感受到崇高,航道工人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服务,只有不断弘扬正能量,他们每一个艰辛的足音,才能飘向远方。”

    在冀仕权眼中,诗歌是对生命的体悟和生活的净化,它就像一颗种子,种在心田,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我将它歌唱出来,当千万个人听到那犹如交响乐般的诗歌,就会激发人心,让人热血澎湃。”因此,航道工人的一言一举,一颦一笑,酸甜苦辣,他都用诗记录下来,千串万串,将生命旅程中的光环连成一串。“诗歌能将航道人的精神融入其中,吟唱出来,就能激起更多人甘于奉献,敢于吃苦,追求卓越。”

    不仅如此,冀仕权还将正能量播散到社会,他现在还担任了三峡新闻网“大话宜昌”的版主,经常发表一些描写工人劳作的豪迈场面的诗歌,令粉丝看了后感动不已,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今年《航道法》实施,我要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从事的这一神圣职业,如果有人问,长江的无名英雄是谁,我会骄傲的告诉他,是长江航道人!”

    冀仕权爱大江,爱航道,他将满腔热血,都注入到那百舸争流、奔流不息的母亲河。于是,他对长江航务管理局党委书记、长江诗人黄强的诗更是珍爱有加,将诗集放在床头。他说:“诗中有一种韵律美,磅礴大气,荡气回肠,代表一种长江精神。”他甚至能脱口吟诵其中的《江河纵横》:长江一唱几千秋,入海出山气韵悠,东眺群帆飞渡去,西寻众水汇龙游……” 

    汽笛声声/此起彼伏/那与星星连成一线的航标灯啊/辉映出一条光明畅通的航道之路……冀仕权的诗,在船上,在路上,在千万名航道人追逐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长江梦里,在长江航道局正深入开展的“机遇·责任·担当”活动中。也正是有了冀仕权这样激励人心的诗篇,才让长江航道人不断迎接挑战,御风而行,展翅高飞,奔向一个个新航程。

    (来源:中国水运报  记者/赵虎  见习记者/陈俊杰)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