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国常务副会长应邀出席2014年航运交易论坛
11月27日,由上海航运交易所精心打造的2014年航运交易论坛在上海召开。中国船东协会张守国常务副会长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为《航运联盟应在市场规则下运行》的演讲报告。
本次论坛以“航运的创新之路”为主题,邀请来自上海自贸区、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海事院校相关人员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制度、政策、人才等方面的创新抵御市场危机;与此同时,来自航运业、航运金融业等企业代表也共聚一堂,共同分享他们在市场危机和政策新政下如何进行创新发展的新思维。本届论坛共吸引了500多名的业内人士、专家、学者以及媒体记者等精英参会。
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航运业伴随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而进入新常态。在航运进入新常态下,《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于8月份正式出台,这是航运发展首次成为国家战略。与此同时,“两带一路”的经济布局正加速推进,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齐头并进,将不断深化航运业转型升级。
在政策创新的加速推进下,航运业的创新不断前行,制度创新、监管创新、市场创新、金融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等各方面都有新思维、新举措。而业界对于新业态下航运服务业的创新之路也有着深入思考。
航运业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两带一路带来新格局,这无疑是“政策创新”。政策如何落地?航运创新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原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在《航运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的演讲中表示,创新发展是实现航运业复苏目标的唯一道路。他认为,航运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四个方面:政策支持、市场主导、企业主动、文化环境;航运创新的目的是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和增附加;航运创新的载体将是金融服务和航运交易、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航运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创新的方式来自于政策制度创新、市场监管创新和技术人才创新。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制度创新”的集中体现——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一年来,先行先试,其创新的制度有望成为全国范围经济贸易政策的先导和样板。而航运业相关制度的创新,上海自贸区也有集中体现。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在《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助推国际航运的新发展》的演讲中表示,上海自贸区将努力营造适应航运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将推进航运服务的“提升、辐射、突破”。在航运服务等级的提升上,将由单纯的物流服务功能向贸易、物流、投资服务功能并举、由口岸服务功能为主向“口岸 腹地”的综合功能并举。此外,上海自贸区也将为航运服务的联动发展提供动力,如完善码头和跑道的延伸产业链、打通多式联运的监管瓶颈等。
经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特别是2010年之后,全球航运企业的活法都在改变。“市场创新”来自行业,一些全球领先的企业创造出新的技术和新的组织方式,以改变市场结构,从而改变行业运行的逻辑和规则。中海集团副总经理俞曾港在《新一轮全球资源配置大调整以及对国际航运业的影响》的演讲中表示,在新一轮全球资源配置大调整的背景下,国际航运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海运货物平均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班轮航线从传统三大干线向多极化演变、区域内海运量将快速增长。他表示,中海集团的主要应对措施是努力打造区域市场的新优势、着力加强供应链控制能力、以长远战略眼光调整船队结构以及积极调整货源结构。
无论是P3还是2M,追求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是企业的共同理想和职责,在市场成本、效率、趋势与现行管理机制和理念之间如何建立一条平衡的界限,需要“监管创新”。一方面降低市场公平风险,一方面保持行业效率,更重要的是使行业保持向前发展的动力。对此,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在《航运联盟应在市场规则下运行》的演讲中代表行业发表声音。目前,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存在着独立经营人、班轮公会与航运联盟等多种经营方式,张守国表示业界对给予航运联盟反垄断豁免仍存在争议,要深刻理解P3在中国被否决的经验教训,航运联盟仍然需要关注同行的担忧、货主的呼声和政府的态度。
“技术创新”在此轮航运业波动周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一切克服危机的手段,都可能用环保和绿色来背书。这是一个噱头、一个现象,还是真的行业趋势呢?航运业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多远?DNV GL集团副总裁黄今在《航运业的未来》的演讲中提及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航运业达成三个目标:死亡人数减少90%、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保持或降低目前的运费。在实现这三个目标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显然不可缺少,如新型船型的设计、低碳能源的使用以及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尝试。
复苏的市场需要血液,资金是重要的血液品种,而在整个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投资理念异常关键。中国金融机构如何在航运低迷中进行“金融创新”?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李莅在《航运业的变化以及银行船舶融资的应对措施》的演讲中坦言,当前航运业与造船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格局与趋势,国内银行业对于航运业的贷款收紧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对于航运融资业务的理念是坚持传统、不鼓励投机。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副总裁马宾在《新常态下航运融资的几点思考》的演讲中提出,对于航运金融租赁业而言,首先要练好内功,提高专业化程度,建立资产投资、出租、处置、综合管理的资产运营能力;其次要稳健操作,重视资产风险、信用风险、以及行业总体供需矛盾的化解情况,合理设计项目结构,实现资产规模、效益的安全稳步提高;再次要雪中送炭,要帮助船东解决实际困难,创新化租赁产品支持船东调整船队结构、改善财务状况,携手行业其它力量共度难关。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实现海运强国战略目标,以及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运体系,需要打造一流的海运科研及教育机构,加强航运人才培养,而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未来快速发展的航运高端人才创新之路尤为重要。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於世成教授在《中国航运人才的创新之路》的演讲中表示,“人才创新”是一整套体系,包括航运人才的培养、培训、选拔、聚集、使用、推举等。
从三季度开始,我们几乎都确信航运复苏的曙光已经降临。但是明年市场趋势到底如何发展?航运业的量与能会怎样变化?行业领先的研究机构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董事Martin Dixon在《航运市场供需展望》的演讲中用一系列数据将干散货、油轮以及集装箱运输三大市场的供需关系呈现于眼前。Martin Dixon提出,干散货运输市场如果需要获得收益,还需进一步改善供需现状;油轮运输目前已经接近供需平衡,贸易模式的改变为油轮运输带来积极的前景;供应过剩依然成为集装箱运输市场盈利的最大压力,因而,成本优先将成为集装箱运营商成败的分水岭。
这是个创新的年代,却是个让人倍感创新艰难、创新乏力、创新乏术的时代。也许我们可以从透析市场出发,了解市场从而得以创新市场。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在《新常态 新格局 新业态》的演讲中,勾画了航运新常态下出现的新格局,以及产生的新业态:成本的压力、环保的要求将催生船舶大型化、船舶新型化;资金的压力、金融的诉求将促使船舶资产与运行管理加速分离占有权、处置权、使用权、加速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风险、运价的低迷是运价衍生品成为企业内在的需求,成为对冲风险的有效工具;互联网的应用、承运人与托运人的不对称将改变现在的销售格局;联盟的产生、服务的同质将加速船运企业去品牌化;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使运输工具与社会分工带来新的革命;改革的推动、民意的崛起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催生新的行业领袖。他表示相信新业态会给航运业带来新气象。
(航运交易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