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航运金融需要中国助力

2013-03-15 17:25:01

  专访汉堡市外事国务秘书沃尔夫冈·施密特

  城市有水则灵,一条流经中欧多个国家的易北河是德国汉堡市的母亲河,它不仅孕育着像勃拉姆斯那样的音乐巨匠和丰厚底蕴的欧洲文明,更借助汉堡港承载着德国经济的蓬勃动力。

  自由汉萨城汉堡市外事国务秘书沃尔夫冈·施密特(Wolfgang Schmidt)在上海接受《陆家嘴(600663,股吧)》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随着汉堡港在欧洲的地位稳步提高,汉堡市已经成为欧洲最重要的航运金融城市,但众所周知近两年的航运金融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严酷的冬天还没有过去。

  航运业产能过剩

  航运业的这个冬天比想象中更漫长。施密特告诉记者,和全球主要港口一样,汉堡港的航运市场也面临船舶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和收益锐减等危机,很多船舶公司甚至无法获得足够收益来维持船舶运营成本。然而困境之下,也有乐观的预测认为,一旦萎靡的需求触及底部,在全球经济复苏拉动下,陷入困境的航运业也可能很快出现需求反弹,这将会给航运租赁、融资等金融产业带来机遇。

  汉堡市官方统计显示,德国最大的集装箱港汉堡港在2011年的总吞吐量为1.32亿万吨,比2010年增长14%,集装箱吞吐量近千万标准箱,其中近330万标准箱来往于汉堡和中国市场,远远超过欧洲其他港口,每周从中国各个港口直达汉堡港的集装箱约40班,汉堡的船舶代理和班轮航运公司直接为客户提供由汉堡港到中国100多个港口的海运业务。

  “汉堡港已经成为全欧洲和中国、远东地区之间班轮航线最多的港口,是中国与欧洲贸易往来的主要货运口岸。”施密特认为,汉堡港是名副其实的中欧贸易第一大港。

  强劲的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孕育复苏的中欧贸易复苏,都给汉堡航运金融的前景带来一丝希望,施密特表示,德国航运业在近两年的危机中承受着极大的压力,谁能在这轮航运危机中幸存,就会迎来更好的未来。

  “做出增长预期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帮助这些船运公司度过未来的1至2年危机。”施密特透露,在汉堡不少航运、造船公司都在酝酿重组,汉堡市政府也在推动和扶持这波航运业内的资源重新整合,帮助公司走出困境。

  从汉堡到上海

  无独有偶,汉堡的友好城市上海也奔跑在大力推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道路上。在中国国务院19号文进一步明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之前,早在“十一五”后期,国内金融机构已经在加大对航运金融业务的投入力度,多家银行成立了航运金融专营部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保险公司均在上海筹建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此外,船舶险和货运险等航运相关保险业务发展迅猛,2010年船舶险与货运险总和在上海产险市场的占比已超过22%;融资租赁业务取得突破。

  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工作方面成绩斐然,施密特表示,中国对整个欧洲经济复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虽然暂告段落,欧元货币也非常稳定,但我不想低估欧元区面临的重重困难”。

  此次来访上海,施密特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和上海市政府签订《上海市和汉堡市2013~2014年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个城市之间的友好城市关系,具体合作项目涉及经济、科学、教育、城市规划建设等几十个领域。

  “汉堡港已经和上海的多个港口形成了合作关系。”施密特对记者表示,汉堡和上海都是傍河而生的重大港口城市,航运金融方面有着很多共通、互相学习的地方,未来汉堡将继续和上海保持各个领域的密切交流,还将在航运及航运金融方面深入汉堡港和上海港口之间的合作。

  “事实上,欧元区各国政府正在把新的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拯救欧元区经济,比如失业率高企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欧国家如何复苏,德国能否在这波危机中再次领导欧元区各国经济重新崛起,这些问题都使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充满期待。”

    (来源:《陆家嘴》 作者/嵇晨)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