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公会警告:美国拟议制裁恐反噬自身经济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针对中国海事、物流与造船业主导地位的301条款调查听证会于2025年3月24日及26日在华盛顿举行。国际航运公会(ICS)秘书长Guy Platten在会上作证,警告美方拟议的制裁措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损害全球供应链与美国经济安全。
ICS在听证会上表示,支持振兴美国本土造船业的目标,全球航运业欢迎多元化的造船市场,但美方拟对中国建造或由中国企业运营的船舶征收附加费用,这一做法恐怕适得其反。
多位与会代表在听证会上都提到了这一点,这些“惩罚性”措施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非预期后果——扰乱供应链、推高美方进出口成本,进而削弱美国农业、能源与制造等关键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Guy Platten在发言中强调:“航运业本身就是全球最具成本效率的行业之一,其商业模式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尽力压低物流成本,确保货物以最优方式跨境流通。这一体系服务于各国经济与民众福祉……航运,不同于传统行业,是一个独特的生态。”
他进一步指出,这些拟议中的措施并不能真正遏制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反而极有可能冲击美国的海运供应链体系,进而威胁美国的能源、粮食和整体经济安全,“甚至让美国企业最终被自己赖以生存的船舶‘断供’。”
Guy Platten直言:“这些措施可能伤害的,正是美国民众。它们将使关键的美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损害码头工人、农民以及整个美国航运业的就业机会,而这本来是你们希望通过政策扶持的对象。”
ICS在会上呼吁USTR重新审视政策工具,寻求那些既能支持美国造船业发展、又不破坏全球贸易链条的替代方案。ICS表示愿意与USTR及白宫展开协作,制定更具前瞻性、能为美国工业、消费者及海运体系带来长期价值的解决方案。
世界航运理事会(WSC)首席执行官Joe Kramek也在听证会上发言。他指出,美方的相关提案不仅将导致美国消费者与出口企业面临更高成本,还会引发供应链效率下降的问题,而并未为中国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动机。
Kramek在3月24日首场听证会后直言,拟议中的“港口费用”已明显超出了《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授权范围。“该法的本意是迫使他国撤回不当行为,而非以此为借口推动本国制造业或创收。
来源:海运圈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