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危机下马士基运力突破450万TEU
航运界网消息,红海危机下,马士基似乎暂时放弃了将运力控制在不超过440万TEU的战略。
具体而言,根据Alphaliner最新数据,在全球班轮公司运力100强中,马士基全球排名第2,运营737艘,其中自有船舶335艘、租入船舶402艘,总舱位达到455.3万TEU。此外,马士基还持有52艘,总计72.9万TEU新造船订单。
事实上,马士基自开始战略转型时起,就一直将运力规模限制在400万到440万TEU之间,并将战略重点设定在通过提高准班率、提升客户体验以及引入在线服务和产品来提高海运业务的业绩表现并创造更好的客户体验上。
马士基和赫伯罗特新CP“双子星”(Gemini Cooperation)就是这一战略的最新实践,拟自2025年2月起合作,通过枢纽-辐射网络(hub & spoke)将准班率提升到超过90%。
经过近两个月的运营,在截至目前900多艘次挂靠中,“双子星”网络的准班率达到了88%。尽管低于90%的目标,不仅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通过3到6个月的实践,“双子星”网络能购持续实现较高的准班率。
与此同时,Alphaliner称,这家丹麦班轮公司最近一直在狂热地租船,并努力缩小与独立运营的地中海航运(MSC)和海洋联盟(OCEAN Alliance)的运力差距。
图源:追船人章涵
成交记录显示,马士基最近租用了Peter Doehle旗下5605TEU的“Herta”轮,并部署在“双子星”网络的韩国-丹戎佩莱帕斯航线。此外,市场传言称,马士基还从万海航运租用了4178TEU的“Wan Hai 521”轮6个月,日租金62000美元。
马士基发言人表示,马士基并未放调整其运力规模战略,这只是根据市场的暂时、微小调整。她说,“战略没有改变,但短期内可能会偏离这一范围。比如目前,由于红海危机,我们增加了运力规模,以减轻对客户货物流的影响。”
事实上,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柯文胜先生(Vincent Clerc)此前在谈到红海危机对供应链的影响时强调,马士基始终把客户的供应链放在首位,尽管目前面临困难,但马士基始终竭尽所能,帮助客户渡过难关。
他指出,由于红海危机,不得不调整网络——不仅是短期,而且是中长期调整。而且必须找到更多的船舶来填补,这样才能继续保持周班提供服务。
马士基加强亚洲投资
与此同时,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新加坡高管日前表示,自1978年以来,这家丹麦航运巨头在新加坡注册的船舶已从2艘发展到目前的136艘,成为在新加坡最大的船东之一。
这家航运巨头已承诺进一步扩大其在新加坡注册的船队。
马士基新加坡公司总经理Rene Piil Pedersen表示,“与10年前相比,136艘船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在未来几个月,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船队。”
根据他的说法,马士基计划在3月至7月期间接收8艘二手船,到2026年将再接收6艘新造船,这些船都将在新加坡注册登记。
他补充称,“作为船东,非常重要的是,需要一个非常强大、有能力的船旗国,新加坡在稳定性、透明度、法律确定性和人才方面都非常好。”
目前,马士基在新加坡约有1600名员工,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是新加坡籍。
新加坡也在大力推进绿色转型,Rene Piil Pedersen表示,这与马士基“非常契合”。
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物流
马士基的愿景是成为全球性综合集装箱物流企业,这是近10年来制定的战略,以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马士基东南亚董事总经理Elaine Low表示,“这不意味着要成为最大的航运公司或最大的物流公司。这一切都是以客户为中心并为客户创造价值。所以这真的才是最大的区别。”
马士基新加坡公司总经理Rene Piil Pedersen表示,“马士基有海运(船),在全球范围内有码头,有物流和服务。通过整合这三项关键能力,在技术和优秀人才的支持下,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马士基正在取得成果。”
简言之,马士基将其航运和集装箱业务称为“Ocean”,而在更广泛的层面上,马士基现在已经发展为提供物流、仓储和陆地交付服务,恰如其分地称为“Land”。
马士基东南亚董事总经理Elaine Low指出,“这不再是港口到港口的服务,马士基有物流,包括仓储、空运和报关。”
她强调,“马士基与货代之间的区别在于,与买卖舱位相比,马士基的网络具有更高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
“马士基拥有大量重资产所有权。马士基拥有大量的船、仓储资产,以及卡车。”
换言之,尽管轻资产商业模式备受追捧,但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交付,还得靠“船、码头、仓库和卡车”等重资产。她认为,正是这些重资产所有权将吸引客户并建立信任。
马士基在新加坡建立物流业务的努力始于2021年收购利丰物流(LF logistics),为马士基现有的投资组合增加了223个仓库,使其在全球的设施总数达到549个,占地950万平方米。
在新加坡,从仓储的角度来看,马士基一直在快速发展。
马士基正在裕廊西区建设一个大型区域配送中心,占地约102193平方米,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运营。
马士基还在新加坡提供空运服务。
2024年3月,马士基将新加坡樟宜机场航空货运枢纽的设施从2022年的340平方米扩大到2400平方米。
Elaine Low表示,“在空运方面,马士基在樟宜机场有自己的设施,作为空运货代运营。”
马士基于2023年底宣布投资5亿美元,强化东南亚地区综合供应链能力。此次投资是马士基全球整合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加强仓储和配送、空运、内陆物流、海运和码头业务。
到2026年,马士基预计将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增加近48万平方米的产能,而且这一计划正在顺利进行中。
马士基值得注意的投资之一是位于马来西亚的主要东南亚转运枢纽丹戎佩莱帕斯港,该港口有望成为具有多式联运连接的关键综合物流枢纽。
在菲律宾,马士基拥有近100个仓库。
随着全球经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增加,马士基将其多元化视为客户的一个缓解因素,为他们提供有韧性的供应链。
Elaine Low表示,“这一切都是为了为客户提供真正的物流解决方案。“
马士基的愿景是成为全球性综合集装箱物流企业,介于从班轮公司、码头运营商和物流公司之间。马士基还拥有飞机,这有助于其空运业务。
Elaine Low称,“马士基拥有一些飞机,但这真的不是驱动力。这一切都是为了为客户创造价值并达成目标。”
简言之,如果站在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和可靠性的角度,马士基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并为客户提供真正的物流解决方案的愿景,特别是“大争之世”下,不同的危机正成为新常态,但马士基仍始终竭尽所能,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投资船舶、码头、仓库等重资产,使得全球供应链具有更强的韧性,这就值得点赞!
来源:航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