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深化港口资源整合有效降低港航物流成本 岸线利用高效 集疏运效能提升
港口岸线利用集约高效,集中连片开发导向更加鲜明,集疏运效能明显提升,厦门港远洋船舶在港在泊时间稳居全球主要港口前五……近期,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等四部门印发《福建省深化港口资源整合有效降低港航物流成本实施方案》(简称《方案》),为建设海洋强省、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方案》,到2025年年底,福建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实现年均增长15%。港口经营主体内部同质化竞争现象明显改善,基本完成集装箱、散货2个业务的专业化整合,龙头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厦泉口岸“组合港”初步形成。
深化集装箱“一主两辅”发展格局
港口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枢纽节点,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保障。福建有大陆海岸线3752公里,约占全国六分之一,全省沿海规划建港自然岸线386.2公里,其中万吨级以上自然岸线257.9公里,40多公里岸线可建设20万吨级以上超大型深水泊位,深水港口岸线资源居全国前列。
《方案》提出,全力实施“六坚持六推进”,聚焦16项重点任务,深化港口岸线、业务、市场、行政及集疏运五个方面资源整合,促进港口物流行业降本提质增效,提升港口竞争力,推动福建港航高质量发展。
福建坚持全省一盘棋理念,推进港口分工合理优化。深化集装箱“一主两辅”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提升厦门港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地位,形成以厦门港为主,福州港、泉州港为辅,分工协作、错位发展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布局。厦门港在海沧港区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区基础上,积极拓展翔安港区功能,全面提升集装箱通过能力;江阴港区在巩固现有航线基础上合理发展集装箱干、支线运输;东渡港区、泉州湾港区、招银港区发展近洋航线及内支线运输。
《方案》提出,巩固大宗散货“两港为主”发展态势,将湄洲湾港罗屿作业区、福州港可门作业区打造为东南沿海能源矿产进口重要口岸和大宗散货接卸中转储备加工基地。吸引大型矿石贸易商和矿山集团业务落地,构建巴西、澳大利亚等矿产资源在闽重要物流节点。强化油品化工“两基地一专区”发展格局,集中打造湄洲湾南北岸液体散货港区、厦门港古雷港区两大液体散货装卸储备基地及福州港江阴港区化工新材料装卸专区,提升油品化工接卸储运保障能力,服务湄洲湾、古雷石化基地大型炼化项目。
“一体化+差异化”运营协同发展
港口作为枢纽性设施,涉及的点多、线长、面广,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高度融合是港口资源深度整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方案》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推进港口资产整合不断深化。
一方面,要加快国有龙头港口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福建主要港口经营主体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以上市股权为纽带,实施集装箱、干散货、拖轮、物流业务等内部专业化整合,实现集团下属七大区域港口平台公司“一体化+差异化”运营,带动全省沿海港口协同发展,资源高效利用。
另一方面,要推动福建省市国有港口资产整合,推动不同性质港口企业一体化经营。福建将以国有龙头港口企业为平台,推动省内国有资产为不同管理层级的国有港口企业进一步整合,提高经营集约化水平,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支持国有港口企业通过股权互换、战略协同、租赁经营等方式,与央企、外资、民营港口企业开展公平合作,实现“股权多样化、经营一体化”,进一步提升全省港口经营管理一体化水平。
降低物流成本离不开港口优质服务,物流高质量发展也为港口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
福建将坚持海陆双向发力,推动港口辐射力持续提升。积极争取航商将福建港口打造为中转枢纽港,推动港口航运协同发展,支撑促进港口做大做强。同时,发挥港口经营主体腹地拓展主体作用,加强与铁路部门等合资合作,组建省级多式联运平台公司,形成腹地拓展共同体,积极到内陆地区投资,加大业务网点布局力度,吸引更多内陆地区企业到福建建设飞地港,构建港口与内陆地区腹地物流合作坚实平台,强化运输组织,加快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
建设港口物流信息平台
福建将通过加快可门、漳湾、松下、港尾等疏港铁路及福州市港口后方铁路通道项目建设,解决疏港铁路“最后一公里”及干线铁路衔接不畅的问题,充分发挥干线铁路物流大通道作用,增强港口集疏运效能及保障能力;优化完善公共航道建设养护体制机制,加快深水航道、防波堤等建设,持续改善重要港湾进港航道条件;提升闽江干流航道等级,恢复南平—三明航道正常通航,构建以闽江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江海联运通道。
以港口一体化为起点,福建将借助科技赋能,优化港口综合服务能力。
《方案》提出,建设“福建港口物流信息平台”,推进航运贸易数字化,扩大电子放货、电子提单应用范围,有效降低人工、单证成本;优化完善港口作业流程,推广“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作业模式;引导航运企业扩大支线船队规模,推出更多“蓝色公路”“沿海穿梭”等精品航线,打造全省内、外贸支线运营平台,开通支线“四定”航线(定起讫站点、定途经线路、定班次、定运时),提高支线船舶周转率、载箱率和中转接驳效率。
根据《方案》,福建将进一步完善提升口岸服务水平。在福厦关区试点开展进口转关“离港确认”模式,将海关转关手续和码头作业由“串联”变为“并联”,企业可在未确认境内运输工具的情况下申报转关,提高支线船舶运营灵活性。试点开展多式联运监管新模式,优化水水中转监管流程,推动福建沿海及内河分属不同关区的港口共享港口代码,货物在各码头间直接通过水路调拨自由流转。
《方案》明确,加强临港产业配套码头建设,保障临港产业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需求。各地将建立港产联动发展协调机制,系统编制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衔接港口规划逐步形成“以港带产、以产促港”的港产联动发展格局;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投资临港产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临港产业规模集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