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打造江苏低碳交通风景线

2014-08-15 12:41:30
    内河水运是江苏省能源运输的生命线。江苏省经济发展原材料和产成品“两头在外”,能源缺乏、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大批适合于水运的煤炭、建筑材料及原材料等大宗物资需跨区域运输。与此同时,京杭运河、长湖申线、苏申外港线等跨省市航道还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外贸物资运输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一直以来,水运在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长期占据着“半壁江山”,平均每年完成的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占全省社会运输总量的1/4和2/3以上,特别是在煤炭、矿建材料运输方面,水运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每年水运都要承全省煤炭消耗量的六成、矿建材料的八成。

    江苏内河航运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地区之间资源、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有效利用和优势互补,有力支撑了流域经济带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布局的优化升级,成为推进江苏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整体优势并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内河航道不仅承担起江苏外贸经济大进大出的重担,还成为支撑流域产业布局、促进流域产业带形成的战略性资源,成为推进江苏省乃至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干线航道在支撑江苏产业带形成和发展流域经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江黄金水道适宜发展大运输量、大进大出产业,这是江苏沿江产业带得以形成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之一。沿江8市面积占全省的47.3%、人口占58.4%,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却分别占到全省的80.4%、89.3%和97.2%,沿江地区已成为江苏经济的增长极、外商投资的密集区、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基地。

    内河航运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孕育了灿烂的运河文化,还形成了沿河城镇和产业带,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合理布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刚刚申遗成功的京杭运河凭借悠久灿烂的“运河文化”,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运河效应”,吸引了众多开发区和知名企业依水而建。京杭运河江苏段沿线8市面积占全省的56.6%、人口占60.6%,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到全省的66.3%、66.3%和83.3%。目前,沿河经济和内河航运已进入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阶段。

    根据2005年8月交通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批复的《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江苏将在2020年之前建成以长江、京杭运河为主轴,以三级及以上航道为主体,形成以京杭运河、连申线和淮河出海航道、通扬线、长江干线、芜申线等“两纵四横”3455公里高等级航道组成的干线航道网,预计静态总投资540亿元。其中,规划三级及以上航道3052公里、四级航道403公里。届时,将建成5条通海航道,打通10条水运出省通道,全面改善13条入江口门航道,基本形成标准统一、网络畅通、运转高效的通江达海干线航道网,覆盖所有省辖市和80%以上的县(市),沟通所有重点港口、资源产出地和消耗地,内河航运能够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其它运输方式相协调并实现航道基本现代化。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将以“全省联动、闸航并举、连线成网”为原则,以京杭运河、连申线、芜申线、盐河、苏南干线航道网“两纵两横一网”为建设重点,完成内河干线航道建设投资300亿元,新增航道达标里程750公里,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达标里程超过2100公里,达标率超过60%,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规划里程达标率达到70%,初步形成“东部达海、中部连江、苏南成网”的高等级航道网主网络,实现水运主通道全面扩容、入江口门全面改善、省际航道全面升级、重点港口疏港航道全面打通、苏南干线航道网基本建成,三级以上航道通达所有的省辖市,四级以上航道通达75%以上的县(市)。

    (来源: 新华网江苏频道 记者/戚轩瑜 万江波)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