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

2024-08-01 08:39:0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7月30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邢慧娜(栾海军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海关总署副署长赵增连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先生,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先生。

现在,先请赵增连先生介绍情况。

赵增连(徐想 摄)

海关总署副署长 赵增连:

谢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海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辛苦大家了,外边下着雨,大家还能赶过来参加发布会,向大家表示特别的感谢!

去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红其拉甫海关全体关员的重要回信中明确了海关守国门、促发展的职责使命,强调要筑牢国门安全屏障,助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这是海关做好工作的总指引、总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关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下面,我介绍一下有关工作情况。

守国门,就是牢牢守护国门安全底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我们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严守口岸卫生检疫第一道防线、严把进口食品商品检验关,上半年,全国海关共检出各类传染病2.9万例,检出不合格食品商品3万余批。

我们坚决守护国门生物安全,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上半年,全国海关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3.7万种次。

我们坚决守护口岸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综合安全,强化口岸监管,加强综合治税,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上半年,全国海关共监管进出口货物27.3亿吨,征收税款1.05万亿元,立案侦办走私违法犯罪案件3000余起,案值540余亿元。

我们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扛好维护国门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口岸防线、监管红线、安全底线。

促发展,就是不断改革完善海关监管制度机制,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智慧和力量。

我们着力加强海关政策措施高质量供给,近年来接续出台9份209条助企纾困、促外贸稳增长措施,出台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措施12份227条。

我们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会同相关部委、地方政府连续7年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今年的专项行动已经在13个省(区、市)、20个城市有序开展。

我们着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持续加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大力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等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国务院复制推广的七批自贸试验区经验中,海关贡献超过了38%。

我们着力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深化跨境电商海关监管改革,支持市场采购、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发展,主动服务“新三样”和中间品贸易。

赵增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年均增长1.6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呢?这个数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年进出口总额。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目前外贸企业数量比2012年翻了近一番。汽车、集成电路、锂电池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2023年出口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7.3倍、1.8倍、15.2倍。这些数据客观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规模更大、结构更优、活力更强。

在海关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助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改革提供了根本动力,发挥了“关键一招”作用。

海关因开放而生,因改革而兴。在我国改革开放46年的进程中,改革始终贯穿了海关工作的全过程,从纸质报关到无纸通关,从“三互”大通关到全国一体化通关,从海关、检验检疫两次执法、两道手续到新时代海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不断为海关监管通关赋能增效,无论是货物、物品、邮快件还是人员进出境检疫通关,都越来越安全、高效、快捷,基本实现了“管得住、放得开、通得快”的改革目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科学谋划、系统部署,中央有号令,海关有行动。我们第一时间吹响了动员号,就在上一周,海关总署党委专题研究部署落实,还组织全国海关关长进行了两天的扩大学习,集中学习领会研讨贯彻落实举措。我们自觉把海关改革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以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为总抓手,加快推进海关现代化,以海关现代化服务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情况。下面,我和我的两位同事很高兴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大家!

邢慧娜:

现在大家可以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刚才介绍到我国外贸的发展,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特点可以概括为“更大、更优、更强”,请问能否再做进一步的解读?此外,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谢谢。

赵增连: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较2012年增长超过了17万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外贸排在前面国家一年的进出口量。同期,海关监管货物量也大幅增长了54.5%,进入新时代,外贸的“蛋糕”更大了,高质量发展含金量也更足了。有这么几方面:

首先,创新让中国外贸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2023年,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同比增长6%,占出口总值的18.7%。自主创新品牌让中国潮牌如雨后春笋,从根植于传统文化的马面裙到功能多样的电子产品,不断在海外圈粉,2023年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9.3%,占整体出口的21%。

其次,绿色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鲜明的底色。我国出口的每10辆汽车中有4辆是电动汽车,每10辆轨道机车中有7辆是电力机车,出口的蓄电池近九成是锂电池,外贸出口的绿色属性更强了。

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点,前段时间,有些论调炒作我国新能源产业所谓产能过剩,这实际上是伪命题,它既不切合实际,也有违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比如电动汽车,国际能源署测算,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会达到4500万辆左右,这个数字相当于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中国产量的5倍,我国的新能源产品不仅不过剩,反而丰富了全球的绿色供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障,未来中国的绿色产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第三,区域协调发展稳固了外贸的底盘。东部地区是我国外贸的压舱石,进出口连续三年超过30万亿元。中西部地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外贸占比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东北三省进出口不断扩大增长,2023年增速比全国快了1.6个百分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战略已成为外贸的动力源。党的十八大以来,贡献了外贸增长的近六成。

同时,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也让全球贸易伙伴共享了中国超大市场机遇,海关坚决贯彻落实扩大进口战略,有序加大准入力度,目前在海关注册的进口农食产品境外企业已经超过了50万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进口超过150万亿元,年均增长4.2%,水果、化妆品、妇幼用品等消费品进口快速增长。我想说明的是,外贸的发展不是靠单边保护出来的,而是要靠开放赢得发展,靠合作求得共赢。“小院高墙”只会自我孤立,开放共享才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一步,海关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进一步支持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建设,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政策创新和监管改革,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机制,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规范发展。加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充分发挥海关对外合作磋商机制作用,努力推动消除国外不合理的技贸措施,为外贸经营主体保驾护航,推动外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关注的是进口。近年来,我们看到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主动扩大进口,中国也是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想问一下,如何通过扩大进口与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海关方面在扩大进口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和安排?谢谢。

赵增连:

这位记者朋友的问题提得很好。咱们有一句话,“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吕大良先生来回答。

吕大良(徐想 摄)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 吕大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扩大进口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动扩大进口。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首创了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连续6年举办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被誉为世界通往中国市场的金色大门,充分彰显了我国与世界分享发展红利的决心。有序扩大市场准入,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准许了477种优质农产品输华。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带动相关国家共同发展。主动降低关税,关税总水平目前已经降至7.3%,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从海关统计数据看,我国扩大进口取得了突出成效。您刚才也提到,我国进口整体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二,由2012年的11.49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7.99万亿元。消费市场空间日益扩大,带动消费品累计进口超过了16万亿元。中国市场机遇惠及全球,2023年,我国进口来源地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最不发达国家进口的农产品和机电产品等,较2012年成倍增长。

海关多措并举,全力落实国家扩大进口决策部署。比如说,为每届进博会都量身定制通关便利措施,2018年首届就推出了“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创新举措,让进博会“永不落幕”。优化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检验监管模式,对低风险矿产品实施“先放后检”,大幅缩短了通关时间。对真空包装、防光包装、恒温储存的高新技术货物,我们采取减少口岸干预的进口监管新模式,保障货物通关的安全和时效。开辟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快口岸通关,让进口的鲜活农产品“鲜上加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下一步,海关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进口通关监管创新,支持进博会、消博会等重要开放平台建设。近期,我们也出台了《海关支持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便利措施》,发布了《海关通关须知》,助力参展企业便利通关。我们还将稳妥有序扩大农食产品市场准入,创新检验检疫模式,扩大“先放后检”、第三方采信等试点范围,为扩大进口提供更优的通关监管和服务,让中国的大市场成为世界的大机遇。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

以综合保税区为主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所以想请问一下,能否介绍这方面的相关情况?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工作考虑?谢谢。

赵增连:

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林少滨先生回答。

林少滨(徐想 摄)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负责人 林少滨:

谢谢您的提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建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园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等六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正如刚才这位记者所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进出口值占我国外贸比重从2013年一直提升到了2023年的19.2%,以不到全国十万分之五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近1/5的进出口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积极推动特殊监管区域整合成为综合保税区,目前全国有17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中综合保税区有165个,综合保税区概括起来有三方面的优势,我这里作简单的介绍。

一是业务功能齐全。综合保税区可以开展加工制造、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多类业务,正在由原来的“两头在外”转向“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例如,我们按照现在国家制定的维修产品目录,可以在区内开展保税维修业务。我们推动综合保税区和自贸区统筹发展,支持企业发展保税航空维修业务,以厦门口岸的保税航空维修为例,2023年进出口货值突破了1600亿元,辐射数十个国家地区的100余家航空公司,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税收政策优惠。综合保税区享有保税、退税、免税多项税收优惠措施,从境外入区的货物享受保税政策,从境内区外进入综合保税区的货物视同出口、可以享受退税政策,对于区内企业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和自用的办公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

三是货物流转便利。多年来,我们海关不断改革创新,通过海关监管和服务方式创新,一方面区内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账册管理便捷流转保税货物。另一方面,企业可自行选择运输工具,让保税货物在各区域之间便捷的“区间流转”。应该说,综合保税区的加工和物流便利优势吸引了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的集群发展,例如,重庆依托综合保税区,连续8年实现笔记本电脑产销量全球第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接下来,我们海关将继续从政策供给、功能拓展、手续简化、流程优化、制度健全五个方面着手,从更高层次、更广维度、更深领域增强综合保税区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口岸营商环境直接关系到国际贸易的便利程度。请问,海关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打算?谢谢。

赵增连:

谢谢您的提问。海关总署作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的牵头部门,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连续7年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目前试点城市已经拓展到了20个,主要是从出实招、优服务、强硬件、搭平台几个方面入手做好相关工作。

出实招,就是出台有效管用的政策措施。比如,我们支持建立鲜活农食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实现“优先检测、即检即放”,京津冀地区进口的车厘子5小时内就能从口岸抵达相关批发市场。我们取消了新鲜蔬菜、植物源性中药材等七大类动植物产品检疫审批,让企业通关时间和成本大大减少。

优服务,就是不断优化监管模式和通关流程。比如,我们推出“船边直提”“抵港直装”,让企业在提前完成相关手续后,进口货物可直接提离,出口货物可直接装船。我们创新“联动接卸”模式,实现长江沿线港口货物与上海洋山港直接对接,境内段运输时间压缩了一半,物流成本减少1/3。我们还实施“一站式化验”改革,让不同要求的涉税、涉检的化验优化成“一次取样、一次送检、一次出结果”。

强硬件,就是运用先进设施设备和新一代数字化技术,提升监管效能。比如,我们用无人机协助海关关员对粮食等大宗货物进行查验,无人机直接飞到船舱就可以取样,用机器人代替或者辅助关员查验有燃爆、泄漏、生物安全风险的危险物品。我们实施口岸现代化工程,目前,全国已经有21个地区的56个口岸正在开展智慧口岸建设。

搭平台,就是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打造“一站式、大数据、多功能、标准化、便利化”的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已实现了30多个部门的“总对总”系统对接,建成上线24大类889项服务功能,目前注册用户已达880多万,日申报业务量2600万票。通过这个“窗口”,企业不跑腿、业务随时办。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优化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口岸“边境”环节和“边境后”环节的便利化措施落地落实,提升进出口全链条货物通关效能和物流效率。二是通过将“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和“企业问题清零”等好的经验做法制度化、机制化,进一步助企纾困,落实高级认证企业17条便利措施,提升经营主体的获得感。三是通过深化改革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系统集成,强化口岸设施和数据共享。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智慧海关”,海关总署也表示,今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请问,目前推进情况怎么样?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谢谢。

赵增连:

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林少滨先生回答。

林少滨:

谢谢您的提问。打造智慧海关是进一步推进海关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实践上有需求,技术上有支撑,社会上也有期待,目前智慧海关建设已经全面展开,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里,我跟大家重点分享智慧海关建设成效的三个关键词:安全、便利、高效。

“安全”就是以大数据为支撑,运用智能装备构建国门安全的“智能长城”。精准防范和化解风险,比如我们在机检查验作业中,运用“智能审图”技术,准确识别进出口单货不符、夹藏夹带等风险,有效发现进境“异宠”等外来物种入侵,我们还精准打击武器弹药、毒品和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走私。

“便利”就是持续优化海关业务流程,实施顺势监管,最大限度便利人员和货物跨境流动。比如,我们正在推进“智慧旅检”,应用一体化智能通道、先期机检、协运机器人等新型装备,让广大旅客感受到“无感通关”便利。近期,国家放宽免签政策后,越来越多外国朋友来华旅游,他们在口岸感受到海关的智能通关新体验后,纷纷点赞。

“高效”就是广泛应用新技术智能装备,有效提升风险甄别、监管检查、涉企服务等海关作业效能。比如,我们实行“智能非侵入式顺势监管”,做到进出口货物在船舶装卸或运输过程中顺势过机,实现“即过即查”;我们还试点“远程属地查检”,企业通过与海关远程连线,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查检作业。

智慧海关的目标是实现“无感通关、智能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以智慧海关之“智”服务强国建设之“强”,促进我国外贸的高质量发展。

对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总目标,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流程优化、信息互通、系统集成,着力加快智慧海关建设进度,既注重稳中求进,也注重突出重点,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26年建成智慧海关基本框架,到2029年形成智慧海关完整体系。

当然,目前我们的智慧海关建设还是刚起步,今后建得好、建得快还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朋友们多支持、多关注,给我们多提“金点子”,给我们提供智慧的源泉。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的问题是,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出口增速超过市场预期。请问,支撑我国进出口高速增长的动能有哪些?面对红海危机等风险因素,下半年我国外贸能否延续平稳增长态势?谢谢。

赵增连:

这个问题应该是社会上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请我的同事吕大良先生回答。

吕大良:

感谢记者的提问。大家都知道,7月12日我们对外发布了上半年进出口数据。这段时间,各方面也有不少评论,比如有的指出我国上半年外贸质升量稳看点多,也有的评论中国外贸半年报涌动新动能,还有的认为中国出口表现“超预期”。总的看,上半年我国外贸创下了新高,经营主体活力充足,传统动能优势稳固,新动能也不断涌现,外贸持续向好基础扎实,成绩来之不易、鼓舞人心。

我们分析,上半年我国外贸较快增长,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宏观政策加力推进,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内生产稳定增长,消费需求持续恢复,这些为外贸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外部需求边际改善,也利好企业抓订单、拓市场。全球经济、贸易等多方面数据也都反映了这一点,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机构的最新预测,都上调了2024年全球增长预期,世界贸易组织全球货物贸易晴雨表也连续两个季度位于荣枯线上。还有,我国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激发外贸新动能,为全球提供了创新优质的产品。

关于您问的下一步走势。当前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地缘政治风险也较高,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产供链造成的干扰也逐步显现,您提到的红海危机等导致的航运堵塞、运费上涨,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下半年外贸保持增长,我们认为还是面临不少挑战。

当然,前行路上有风有雨也是一个常态。有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体系配套完整优势作支撑,有各项稳外贸政策举措保驾护航,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必将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外贸也必将行稳致远。

海关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落实好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推动拓展中间品贸易,助力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扩大进口,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着力巩固外贸向好态势。同时,我们也将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加强数据监测分析,做好新一轮通关政策储备和供给,助力企业减负降本,全力服务外贸质升量稳。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海关发布”的微信公众号上经常发布一些截获外来物种的新闻,想请问一下在国门生物安全方面海关有哪些举措?谢谢。

赵增连:

谢谢您的提问,感谢您对“海关发布”的关注,我和我的同事每天也都在看“海关发布”。顺便说一个消息,就在今天早上,“海关发布”又刚刚提供了一条我们一线口岸的海关关员截获外来物种的消息。经常看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内心也挺复杂,一方面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感到任重道远。欣慰的是我们海关能够严把口岸防线,取得了实效;“任重道远”是因为我们确实看到,全球重要的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疫病、外来物种入侵的动态还是复杂严峻,国门生物安全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

面对这样的形势,海关坚决守护好国门生物安全,努力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从“境外、口岸、境内”三道防线,扎实做好相关工作。

第一道防线就是加强境外风险监测。我们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安全合作共治,密切关注境外重大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疫病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的动态分布,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处置,把好检疫准入关。上半年,海关共监测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种传染病,及时发布公告、警示通报、风险预警28次,涉动物疫情禁令8份。

第二道防线就是严把口岸检疫查验关。建设智慧口岸,实施智慧检疫,加强一线查缉。我们在口岸实行“一国一策、一病一策、一口岸一策”的疫病防控总体方案,以“多病同检”支撑“多病同防”,严防疫情疫病传入传出;深入开展“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三年专项行动”,运用智能审图等科技利器,让外来入侵物种无所遁形,这也是智慧海关建设的成效。上半年,全国海关截获“异宠”等外来物种2071种次。

第三道防线就是加强境内联防联控。我们与卫健、疾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林草、移民管理等部门建立口岸合作、数据共享机制,并联合最高法、最高检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打造从“国门”到“家门”的严密防控链条。

最近,拱北海关查办的全国首起非法引进外来物种案,法院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审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下一步海关将继续以“国门生物安全关口海关必把牢”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国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多渠道风险监测和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完善区域性跨境生物安全合作机制和口岸风险联合研判、联防联控机制,提升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能力。

守护国门生物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借这个机会,我也想通过各位记者朋友向社会再次发出呼吁,千万不要非法引入、购买外来物种,也请各位记者朋友帮我们多宣传普及相关知识,让我们共同守护好国家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如有这方面的问题,欢迎向海关12360热线咨询反映。谢谢。

中国财经报记者:

跨境电商是近年来经济领域的“热词”,已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动能。能否介绍一下跨境电商的最新情况?下一步,海关还将会有哪些举措来助力跨境电商发展?谢谢。

赵增连:

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吕大良先生回答。

吕大良:

感谢记者的提问。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之间架起了直通的桥梁。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记者可能有不少跟我一样,有跨境网购经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完善拓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清单,不断创新跨境电商通关监管等,推动了我国跨境电商跑出“加速度”。据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较2018年增长了1.2倍;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进出口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给海关监管服务带来了全新挑战。现在海关每年监管的跨境电商、跨境邮件快件包裹量达70多亿件,平均每天有2000万件左右。对此,海关也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开发应用跨境电商通关服务系统,着力提升跨境电商通关效率。同时,也采取切实措施,确保通得快、管得住。比如,我们开展了跨境电商进口食品风险监测、消费品抽样监测行动,开展跨境电商寄递“异宠”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等,保障了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也防范违禁品入境。

中国海关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实践,也为全球海关创造了经验。2018年,我们就与世界海关组织联合举办了首届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牵头制定了《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标准框架》。中国海关对跨境电商的统计方法实践案例,连续纳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编制的《数字贸易测度手册》。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谈判,提出中国海关建议。《中国海关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安全管控实践》纳入了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良好实践案例。

下一步,海关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有利于跨境电商发展的海关监管制度。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推广跨境电商出口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模式,以及扩大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跨关区退货试点范围等措施。我们还将不断优化完善海关跨境电商通关服务系统功能,进一步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更好满足广大消费者和企业“买全球、卖全球”的需要。总之,就是要让大家的购物体验更加顺畅,助力我国跨境电商持续高质量发展。谢谢!

新华社新华财经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请问,全国相关区域外贸发展都有哪些亮点?同时,海关都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支持区域协调发展?谢谢。

赵增连:

这个问题我请我的同事林少滨先生回答。

林少滨:

谢谢记者的提问。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更加长远、更加系统的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应该说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澎湃动力。

从外贸发展角度看,受益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外贸发展不断向着更加均衡、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各个地区呈现出来的也是各有特点、优势互补、各展所长。

东部地区勇挑重担,贡献了我国7成以上的外贸增量。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进出口年均增速高于全国整体4.5个百分点。东北三省进出口连创新高,2023年达到1.23万亿元的历史最高值。今年上半年,东部、中西部和东北三省进出口全部实现增长。

特别要指出的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挥了外贸动力源的重要作用。京津冀区域外贸总量跨过了两个万亿级台阶,2023年达到5.03万亿元的历史新高。长三角区域以不到全国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超过全国1/3的进出口值,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优势突出,2023年大湾区内地9市出口了我国近5成的家用电器、近8成的3D打印机和超过9成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海关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这么多年来大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我们针对不同区域的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例如,我们针对京津冀地区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发展,为重点企业建立统一的“绿色通道”;我们大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通关便利化,持续推进“组合港”“一港通”改革,让内河码头和枢纽海港联通起来,通过河流,把“出海口”连到企业的“家门口”,以顺德出口家电为例,物流时长由原来的7天缩短到2天左右;我们还大力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等外向型经济发达区域外贸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开放口岸、新设综合保税区,为地方打造更多更优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出台更多更优的针对性措施,与大家一起,共同绘就一幅覆盖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恢宏画卷。谢谢!

邢慧娜:

由于时间关系,最后一个提问。

光明日报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请问海关如何落实全会部署,推动自身改革与新形势新发展相适应?谢谢。

赵增连: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国海关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部署安排,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的热潮,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当前,海关总署已初步研究形成了贯彻落实的框架思路,这个框架思路概括起来就是“1+1+4”,1是一个目标,第二个1是一个总抓手,4是四方面重点工作任务。“目标”主要是对标对表全会提出的总目标,及时调整进一步全面深化海关改革、推进海关现代化的总体工作安排,做到与总目标有效承接、同频共振,以海关现代化服务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总抓手”就是加快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四方面重点任务,简单讲就是“四个围绕、四个进一步”:

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海关守护国门安全机制。中国海关作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海关,面对贸易形态多、监管要求高、风险多元化、安全压力大的大国海关难题,概括起来讲,就是面对和处理好“滞、瞒、逃、骗、害”五大风险,面对这五大风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解题破题,就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深化海关监管制度机制改革。我们提出完善“三项机制”,就是风险防控机制、综合监管机制、科技支撑机制。这三项机制将分别解决如何精准高效识别处置风险,如何管住异常、守好国门,如何实现智能自动监管等突出问题。

围绕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海关促进开放发展机制。这也是您刚才关心的一个话题,概括起来是“五个紧扣”:紧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紧扣外贸体制改革、紧扣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紧扣外事工作机制改革。我们提出了16个需要突破的方面,例如,在激发外贸市场活力上求突破,我们将构建更加高效、更加公平的新型海关监管机制,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这个措施主要是以信用监管、风险分级、分类管理为前提,统筹“改革+科技”,实施智慧化监管,做到不法企业寸步难行,诚信企业畅通无阻。

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海关法规制度。今年前不久,《关税法》和新修订的《国境卫生检疫法》先后颁布,将为海关全面有效履行相关职责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我们将从完善海关法律法规、协同推进改革和法治建设、健全海关管理体制机制三个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以法治保障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

围绕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海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机制。海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海关改革的领导,完善海关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工作机制。我们深入推进“国门卫士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推进三级党委强化改革意识、增强改革勇气、提升改革本领,调动海关系统抓改革、促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以上四个方面重点任务,我们目前主要设计了59项举措。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以“1+1+4”为主体框架的海关落实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细化海关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全面履行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海关篇章。谢谢。

邢慧娜: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再见。

新闻发布会现场(赵一帆 摄)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