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长江”标志性工程国产化率逾85% 全球首款中国首制江海直达型LNG加注运输船命名交付
7月19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我国“气化长江”标志性工程——全球首款、中国首制江海直达型14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运输船“淮河能源启航”号提前2个月在上海命名交付。
“淮河能源启航”号是沪东中华为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量身定制。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是全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和6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安徽省煤炭产能规模、电力权益规模最大的企业,华东和长三角区域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
“淮河能源启航”号总长130米,型宽23.6米,型深15米,入级中国船级社(CCS)。该船采用双燃料动力全回转推进系统,可实现狭窄内河航道的灵活操纵,并配备“智能平台+智能航行+智能能效”的增强型智能集成自动化系统。其独特的浅吃水设计,既满足远洋无限航区设计要求,又能实现长江航道极值低水位情况下的适航性,可全年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实现江海直达一站式LNG加注和运输的双功能,堪称“长江定制款”LNG加注运输船。
作为“气化长江”战略和“双碳”目标落地的示范装备和“国产LNG产业链装备配套示范工程”,“淮河能源启航”号的研制受到国家有关部委高度重视。沪东中华和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勇于担负起LNG产业链“链长”职责,协同国内几十家企业,开展集智攻关,推动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
国产化率逾80%创新高。该船配置了沪东中华自主研发且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的B型舱LNG围护系统,这是该系统首次在国内LNG运输船上实现首台套工程应用,标志着中国研制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型舱LNG围护系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自主研制的该船液货系统的核心设备—LNG深冷式再液化装置,历时3年的技术攻关,突破深冷工艺动态仿真、磁悬浮轴承控制、高功率密度高速永磁电机设计、高效流体机械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开发了大功率磁悬浮压缩/膨胀机组,实现零下175℃的高效大冷量输出。
沪东中华携手七一一所等相关方取得的一系列自主研制的创新成果,尤其是低温系统主要设备首次全面实现国产化,比如B型液货围护系统、LNG深冷式再液化装置、低负荷天然气压缩机、天然气焚烧装置,以及双燃料发电机组、全船配电系统、电力推进系统等一系列国产化装备成功研制并实船应用,使该船的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成为国产化率最高的中国制造的LNG储运装备,为世界LNG船关键核心装备设计建造提供了又一“中国方案”。
同时,得益于智能制造水平提升和国产化配套率提高,沪东中华将建造周期控制在16个月之内。一系列国产新设备在“实战”中得到性能验证,各项数据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优质建造获得船东高度好评。
长江是中国东西水运的大动脉,年水运承载量超30亿吨,占全国内河航运总量的60%以上。长期以来,长江水运依托柴油、重油为动力燃料的船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此次“淮河能源启航”号的建成,对实施“气化长江”战略、推动长江流域LNG动力船舶加注,打通内河LNG船舶运输通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淮河能源启航”号投入运营,小型LNG船市场也将受到越来越多关注,进一步加快推进长江流域各类运输船舶向LNG动力转型,长江流域航道运输综合污染排放降低70%的目标有望加快实现,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全媒记者 黄玲 特约记者 何宝新 张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