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港:“大有希望”向未来
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高速智能岸桥运转有条不紊,五颜六色的集装箱鳞次栉比。操作间里,技术人员轻点鼠标、慢推操作杆,几百米外橘红色的巨型岸桥应声降下钢铁“抓手”,将一个重达20多吨的集装箱平稳地吊装到集卡车上……“这样的智能化精准操作,每天都在果园集装箱码头进行数千次”,全国劳动模范、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助理胡万琪自豪地说。
“2016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果园港时,看到港口设施齐备、初具规模,称‘这里大有希望’,叮嘱大家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回忆起总书记考察果园港的场景,胡万琪难掩激动。“当年,我们抓箱放箱全凭肉眼,如今这项技术活实现了智能化,这仅仅是智慧港口建设的一个缩影。正如总书记说的,我们确实‘大有希望’。”
行走在果园港,智慧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智能中控室,一名技术人员通过鼠标和操作杆就可完成2—3台岸桥的装卸船理货作业,码头前沿理货作业已实现无人化,智能理货系统将理货识别率提升到96%以上,彻底告别了“一个人、一支笔、一张纸”的落后模式;在集中监管作业场地,全国首套新一代双能、双视角、双加速器的快速检查系统(H986)投用,1小时就能查验200个集装箱,效率是传统检测设备的20倍,“翻箱倒柜”成为过去式;在仓储功能区,智能仓储和车辆预约功能,可实现自主预约、自助换票、智能称重,提货效率较之前提高33%;集装箱“无纸化”平台、智能闸口系统配合升级优化后的集装箱系统智能算法,实现了单证电子化、道闸无人化、服务自助化、理货智能化,全程无需人工交接,预约后外集卡通过智能闸口30秒内即可放行,电子单证使用率达到98%以上……智慧港口建设,有力推动了果园港争创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好,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好,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果园港的殷殷嘱托催人奋进。“我们始终牢记、深入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好果园港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平台作用,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果园港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内河枢纽港,这是果园港的机遇,也是果园港的责任”,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宏球信心满满地说。
如今,江面船只穿梭,班列汽笛阵阵,货车来往有序……果园港已建成四向开放通道,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港,不仅使地处内陆的重庆成为开放前沿,更成为辐射中西部省份的外贸货物中转港和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新通道。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联通长江经济带各港口城市群,实现江海联运通达全球,2019年开通至今,沪渝直达快线已累计开行4688艘次、共发运117.9万标箱;向西,通过中欧班列(成渝),连接西北、中亚及欧洲,已开通线路通达欧洲10余个国家100多个城市;向南,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东盟、南亚,同时辐射云贵川等地,西部陆海新通道(果园港)铁海联运班列已辐射6大洲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累计开行1360班(6.79万标箱);向北,通过“渝满俄”国际铁路班列,联通中蒙俄经济走廊。
图为我国西部唯一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在这里,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了无缝衔接。 重庆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陈力行/摄
2016年1月5日,在考察果园港后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果园港因长江而生而兴,守护一江碧水果园港责无旁贷。“不要小瞧这个大铁皮罐,就是靠它解决了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等‘水上漂’难题”,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张福全指着一个蓝色的铁皮罐介绍道,这是果园港自行设计、制造的“基于集装箱建造的船舶污染物移动接收箱”,通过这个装置能够实现到港船舶污染物全接收、零排放。
港区内,一张高16米、长3500米的巨大钢结构防风抑尘网,使果园港彻底与“大风一起,粉尘漫天”挥别;一台斗轮式堆取料机将矿石、煤炭自动“卷”到封闭式皮带机廊道,一路封闭上火车,果园港真正做到了“运矿不见矿,装煤不见煤”;一根缆线接入就解决了轮船靠岸烧柴油发电带来的污染难题,岸电建设让果园港的天更蓝了、港口更安静了;结合山城特点,果园港在平台边坡、建筑周边等采取绿化措施,打造三维立体绿化空间……一项项措施,全力打造长江航道绿色港口,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记者手记:
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是习近平总书记宣布的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中的第一项。重庆立足“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果园港以智慧港口、绿色港口赋能“世界中转站”建设,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中“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