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又“焕新” 山东推动港口发展不断嬗变

2023-03-21 13:09:07

累计实现贸易收入1480亿元,年均增长超150%,贡献外贸进出口值318亿元,贡献税收17亿元,招引外资落地7000余万元——3月17日,山东港口国际贸易集团成立满三周年,山东港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青岛举办,新公布的这组数据引人注目。

“山东港口的业态,已经从传统的船舶靠离、货物装卸,拓展到航运、贸易、物流、金融等供应链全流程的服务。”山东港口国际贸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晋说。

他举了个例子:1800多公里外的四川盛马化工专线储油区,每天都会有满载原料油的列车准时抵达。这些持续稳定供应的原料油,发自日照港,从全球采购到海铁联运,都由山东港口提供服务。不仅如此,盛马化工生产的汽柴油等产品,也由山东港口参与销售。

山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除了需要建设大港,更要开发新业态、激发新活力。

山东港口之“大”,毋庸置疑。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以来,海向新增航线127条、总数达到328条,陆向开辟内陆港33个、班列82条,货物吞吐量突破1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70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去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8.9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757万标箱,比上年分别增长6.1%和9.0%,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我国北方港口首位。

“世界上有多大的船,山东就有多大的码头。”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高立平说。

山东港口之“新”,亦已出发在路上。这首先体现在业态创新上。

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坦承:国际航运中心伦敦港,年吞吐量仅5000余万吨,装卸业务只贡献了利润的5%,金融、贸易、航运等高端服务却贡献了95%。反观山东港口,虽吞吐量全球第一,但七成以上利润来自传统业务。

山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在提升港口枢纽地位的同时,增强港口贸易功能、拓展港口金融服务、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从顶层设计出发,山东港口强力推动从装卸港向物流港、贸易港、金融港的路径切换: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只保留装卸、仓储、转运等传统业务,原先分散在各港口的600亿元资产规模、100多个业务单元“合并同类项”,重组为投控、物流、贸易、产城融合等12个板块集团,发展供应链金融、航运贸易、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在港口新业务,是很多‘老码头’无法想象的!”刘晋以港口为炼厂服务为例:炼厂需要进口原料油,以前港口基本只负责码头接卸、仓储,现在则是各板块联动——贸易集团根据客户需求联系境外货源,物流集团负责办理外贸进口和内贸转水,投控公司提供货运保险等金融服务,码头公司负责码头装卸、仓储,航运集团负责内贸转水运输。“港口现在为炼厂提供全流程服务,双方合作黏性大大增强。”刘晋说。

数据显示,与2019年刚成立时相比,山东港口营业收入已实现翻番,利润增长近40%,资产总额、净资产额、人均创利增幅均达30%以上。

港口之“新”,还体现在对绿色、低碳、智慧等新发展活力的孜孜以求。

走进山东港口大厦5楼,“山东港口大气环境智慧管控平台”蓝色大屏呈现眼前,轻点每台监测设备,即可查看实时数据。山东省港口集团安全环保部高级主管赵鲁华说,该平台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了跨区域、多港区的大气环境智慧监测联动管控,现已覆盖山东港口各作业港区,可对“三尘四气”7项污染物指标进行实时监测、预警预报和溯源分析。

港口污染防治任务素来艰巨,但山东港口却是绿色低碳发展典范:在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发布的《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中,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绿色低碳之路”成为十个绿色低碳优秀案例之一。截至目前,山东港口清洁用能占比已达到58%,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青岛港董家口矿石码头、日照港岚山港区等先后获评“亚太绿色港口”。

绿色低碳发展的背后,是科技在不断破壁。作为全国首个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山东港口智慧建设成果不断涌现: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全球首创“氢动力+5G技术”等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科技,日照港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投产,渤海湾港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自动化门机投产……眼下,山东港口正加速推进风光储氢、5G、区块链等智慧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

根据《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山东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要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霍高原表示,山东港口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争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军,加快打造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奋力开创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新局面,推动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肖芳)(完)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