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军:奋斗以恒 心系航道设计

2022-11-07 09:58:26
何艳军在现场勘查。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供图

□ 全媒记者 石孟园 通讯员 范鹏朋

来自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简称“重勘院”)的何艳军被誉为“设计花木兰”,她十几年如一日,长期扎根在长江航道科研一线,苦练内功、攀登耕耘,从初入航道的“一张白纸”逐渐成长为长江航道科研领域的“行家里手”,用实际行动彰显长江航道人的责任与担当。

苦练内功的“先行者”

2006年,从武汉大学毕业的何艳军入职重勘院,初出茅庐的她缺乏项目设计经验,她不怕苦不怕累,从最基础工作做起。何艳军注重对工程技术经验的积累,逐渐对航道、码头项目设计要领,报告编制到图纸绘制都有更深层次认识。被“涪铜段”炸礁项目组工作氛围感染,她主动跟着同事学习如何计算设计水位和确定整治参数。

“重勘院在渝中区金宏大厦15楼办公,当时条件比较艰苦,领导班子、办公室、财务和设计人员在一个大办公室办公。”何艳军回忆刚工作那段时光十分感慨。何艳军始终秉持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深入分析项目重难点,严把设计项目质量关。“她参与或者负责质量把关,30余项科研设计工作研究报告均得到专家组和上级领导肯定。”重勘院工作人员都对她赞不绝口。

2015年,在长江上游九龙坡至朝天门河段航道建设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在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保证设计成果质量,她主动将“家”搬到办公室,与项目同事挑灯夜战工作。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设计成果直接关系到航道安全与畅通,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来不得丝毫马虎。”重勘院设计一所在她的带领下,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和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科研引航的“实践者”

2018年,从设计一线转到科技研发“战场”,从科技研发部的建章立制到带领科研人员开展科技工作,何艳军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重勘院整体科研实力稳步提升。

近年来,她带领重勘院科研人员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航道理念上有新突破,在生态设计方面有新进展,在生态护岸、人工鱼巢、鱼礁等方面成功申报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重勘院依托国家内河航道整治中心国家级科研平台,先后参与完成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基础研究。”该院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三十余项科研课题及成果先后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技特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为了推进重勘院创新工作,提升重勘院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何艳军在2020年带领科技研发部,启动申报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工作。

何艳军和科技研发部工作人员在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多次前往重庆市科委、经济信息委了解申报要求,联合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盘点审计、项目和人员等情况,查阅档案对各类凭证、发票进行扫描,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1700余页,企业技术中心申报材料270余页,该项目最终均申报成功。

热忱奉献的“何妈妈”

何艳军始终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对航道事业奉献的热忱态度,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埋头苦干。她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全身心投入,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热心公益、奉献真诚。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何艳军常常主动放弃周末及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基本上我很少准点下班,有时候因为赶项目、抓进度,白天黑夜连轴转。孩子平时都是婆婆在照顾,丈夫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感觉对这个家亏欠挺多的。”说到这里,何艳军眼眶湿润了。

工作之余,她还热心参加各种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助力扶贫,多次参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爱心包裹”项目捐赠,2016年主动开通中国扶贫基金会月捐账户,通过持续捐赠帮助贫困地区农村孩子实现求学梦想。一位来自四川凉山州彝族小姑娘的求学生涯都是何艳军在资助,小姑娘亲切地称她为“何妈妈”。

近年来,她先后被授予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交通运输部“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交通行业“最美青工”等荣誉称号,在2022年5月当选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不输儿郎。”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长江航道科研领域“行家里手”的风采,用自己的耕耘开垦着流金淌银的长江航道。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