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后北极航线中的新机遇

2022-09-28 10:31:02

□ 李振福

俄乌冲突对北极航线开发利用产生较大影响,俄罗斯极力倡导发展北极航运,但北极理事会格局的变化,加上北极北约化和军事化加剧,致使北极航运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如何在目前情况下抓住北极航运发展机会,是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

俄乌冲突影响远超预期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半年有余,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世界见证了因其导致的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金融市场变化、疫情复杂化等等超乎预期的重大事件。俄乌冲突也给北极航线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也将超出之前人们的预期。

首先,北极航线权益争端或将进一步加深,俄罗斯和加拿大将进一步加强对北极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的主权把控,加深对北极航线通行权的限制,北极航线对外开放的进程将进一步放缓。

其次,北极航线的开发与建设进程放缓。东北航线的成功通航得益于北极域内各国在航线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通力合作,东北航线开通的经验对未来西北航线及中央航线的开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现阶段的北极域内局势不仅不利于东北航线的开发进程,俄罗斯在西北航线开发利用中的参与行为也会受到排挤。

而且,北极东北航线利用率将下降。北极航线的利用率倚赖各国的贸易往来,北极域内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行为中断了俄罗斯的资源出口与贸易往来,这将极大降低北极航线的运输需求,北极航线航运合作陷入僵局。

俄罗斯开展拯救式行为

针对北极航线,俄罗斯最近动作频频。当地时间8月1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表示,俄罗斯将成立北方海路总局以组织沿线交通,其职责包括发放和撤销通过航道的许可证。米舒斯京强调,俄罗斯将继续把“北方海路”发展为具有全球重要性的主要运输走廊,通过这一走廊向世界市场输送金属和能源资源,以及承担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货物运输。

当地时间8月4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已经批准俄“北方海路”至2035年发展计划,总拨款规模近1.8万亿卢布。俄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此前称,截至今年7月,2022年“北方海路”货运量增加5%。俄政府强调西方的制裁无法阻止俄罗斯发展“北方海路”,这将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运输动脉之一。为支持这一途经北极海域的航运线路,俄罗斯将实施包括新破冰船的建造、港口建设和气候、导航卫星发射等一系列支持措施。“北方海路”沿线货物运输量的增长是俄总统普京此前提出的要求,该航线货运量预计到2024年达到8000万吨,到2030年将增长到2亿吨。

近期在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举办的东方经济论坛巡回会议,主题为“北方航道全年航行的前景”。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讨论了加强北方航道沿线货物运输的问题,以及运输走廊上货物的平均分配问题。俄罗斯远东与北极发展部第一副部长加吉马戈梅德·侯赛诺夫在会上强调,俄罗斯远东与北极发展部已制定并向俄罗斯政府提交了一份综合计划,其中包括确保新运输走廊全年运营的所有措施。据他介绍,发展计划包括托运人方面保证数量的义务,以及国家方面建立必要基础设施的义务。

俄罗斯为什么会有如此频繁的北极航线相关动作,主要还是为了强化北方海航道实际控制权,进而拓展俄罗斯地缘活动空间,以及冲淡俄乌冲突对于北极航线开发利用的影响。

虽然俄罗斯加大力度宣传和践行北极航运,制造一种北极航线大有可图,甚至能改变全球航运的想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北极航线目前处于开发初期,还未到快速开发和极大利用的时候。

北极航线开发利用遭遇艰难时刻

尽管俄罗斯做出一系列对于北极航线开发利用的拯救策略,但却遭遇到目前为止北极航线开发利用的最尴尬时刻。

首先,北极七国与俄罗斯关系生变,政治局势紧张,直接影响到北极航线的开发利用。俄乌冲突暴发后,北极国家中美国等五个北约国家对俄经济制裁手段频出,非北约国家芬兰和瑞典也跟随美国加入了制裁行列,除俄罗斯外的多个北极国家也已明确表示将提高国防开支水平,北极地缘关系持续恶化,这必将对北极航线的开发利用带来前所未有的障碍。油气资源和航道利用作为俄罗斯北极经济开发的两大核心支柱,在当前局势下,能源及航道开发或许会因军事安全问题蒙上阴影。

其次,欧盟、日韩等国对俄实施航运制裁,北极航线开发合作项目陷入停滞,“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受阻。全球排名前6位中的五家集装箱航运公司已经相继宣布暂停俄罗斯航运业务,以响应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措施。受西方国家制裁影响,俄罗斯多个进行中的北极航线项目陷入停滞。

再次,将俄罗斯排除在外的北极理事会丧失应有的平台作用。俄乌冲突暴发使俄罗斯原本的轮值主席国地位(2020-2022年)遭遇架空。6月,美国、加拿大、芬兰、冰岛、丹麦、挪威、瑞典等国表示,将在没有俄罗斯参与的情况下有限恢复北极理事会项目。可以想见,没有俄罗斯参与的北极理事会做出的决定很难做出能让依赖北极航线的俄罗斯满意的北极航线开发利用决定。

我国或将获得合作机会

对于我国来说,北极航道开发利用存在新机遇。首先,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俄罗斯的态度和支持程度最为关键。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能源开发项目、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与冰级船建造等需要较大的技术和投资支持。受俄乌冲突影响,多家外国公司退出或暂停与俄罗斯的合作,使其多个能源开发项目因技术和投资被撤而陷入停滞,但俄罗斯远东和北极部长公开表示对北极开发的雄心目标不会改变,在此情况下,要实现“到2024年,北极航线每年运输至少8000万吨货物”的目标,俄罗斯势必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这或将为中俄深化北极航线开发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其次,俄罗斯开发北方海航道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人力和物力支持,与中国又存在良好的政治互信和合作基础,中国应以与俄合作建设北方海航道和能源开发为抓手,推进包括物流、经贸、技术、能源、旅游等在内的“低政治”领域的多层次合作网络的形成,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但同时要做好北极开发利用与北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优先考虑北极的环境保护问题,在北极航运中使用更加清洁的燃料,严格遵守《极地规则》的相关规定,全力维护和促进北极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地区经济中心呈现向北转移动向,或将存在新的中国与北欧国家的合作机遇。挪威是仅次于俄罗斯的欧洲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当前俄罗斯在北极能源开发方面遇到的种种困境反而巩固和提升了挪威在北极能源开发领域的重要地位。今年3月,挪威政府宣布增加北极地区石油勘探招标指标,相关区块周边勘探成熟度较高,或可取得较快进展。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在遵循本国一贯政治主张、维护本国利益原则的基础上,我国可以谋求与北欧国家新的合作机会。

(作者系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