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最美港航人”100人入围人选事迹展示(第四部分)

2021-11-11 10:09:36

有这样一群港航人,脚踏实地、深耕一线,作行业精神的传承者;严于律己、锐意创新,作行业标准的践行者;投身科技前沿、扎根海外企业,作行业开拓的领头人……他们用实际行动为中国港航担纲先行!为大力弘扬新时代港航精神,展现港航人新担当、新作为,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政策研究室主办,中国船东协会、中国港口协会会同有关单位承办的第一届“最美港航人”推选宣传活动正式启动。经首轮初评,最终从候选人中推选出100名“最美港航人”初选入围人选。特开辟专题,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及进展,集中展示港航人风采。(第一届“最美港航人”共计收到207份推荐材料。

刘永强 深圳港引航站高级引航员

刘永盛 大连港引航站高级引航员

汤国峰 上海港引航站高级引航员

王旻昊 青岛港引航站一级引航员

王荣达 长江引航中心靖江引航站高级引航员

张文彬 台州港引航站安全科长

金培民 上海外轮理货有限公司理货部副经理

刘双林 秦皇岛中理外轮理货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

夏正珀 连云港中联理货有限公司理货组长

谢树鸿 广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副经理

张辉 天津外轮理货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专员

李建军 兰州水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林瑞法 瑞安市北麂航运有限公司经理兼机务

吴爱图 象山县汽车轮渡有限公司农村渡运公交分公司船长兼驾驶员

庄岩雄 福建东方海运有限公司部门经理

丁艳 南京长江油运有限公司副部长

赖梁文 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钦州分公司调度主任

滑恒茂 中国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班轮部船务科经理

蔡连财 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货运技术中心总经理

孙兵 中远海运客运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经理

刘永强 深圳港引航站高级引航员


刘永强,1970年生,1996年从上海海运学院(现上海海事大学)毕业,2004年进入深圳港引航站从事引航工作。他终日在风日里奔波,把皮肤变得黑黑的,做事不急不躁,说话不紧不慢,笑起来时一脸憨厚。他是特别热爱生活的一个人,切菜炒菜样样拿手,在单位团建中露的一手让同事们赞不绝口。总有同事调侃他不光引航技艺精湛,连厨艺也一样出色。

2021年7月4日,深圳港引航站庄仕成站长到西部分站检查防疫工作,并布置第二轮闭环有关工作。刘永强向庄仕成站长提出,他原计划是当天要进入闭环管理的,由于预约了下午去医院做抽血检查,申请推迟一天进入闭环。庄仕成站长问起病况,他吞吞吐吐,只含糊说是身体稍感不佳。考虑到其平时几乎不请假,庄仕成站长担心他遇到什么难处,于是对此上了心,回头就交待其分管领导、闭环挂点领导陈业俭副站长跟进一下情况,了解其病情。直到2021年7月13日,陈业俭副站长拿到他的检查报告才得知,他自2013年就患有骨髓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继发骨髓纤维化(MF)的疾病,一直在吃化疗药,需要每个月去医院验血、检查肝功能和肾功能以调整药量。
“不敢置信”,这是陈业俭副站长得知消息那瞬间的感受,他实在无法把重疾和面前这个乐观开朗的人联系起来,而且他工作上一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连病假都很少请。陈业俭副站长第一反应是想安慰他并劝他平时多休息保重身体,但随后又立即反应过来,这人哪需要安慰,他心态好得不得了,平常还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看不出一点病人该有的样子,精神头好得很。其他同事知道后,也觉得很吃惊,不说还真看不来他身体有恙。得知此事后,站里合理调整其排班以及闭环管理轮岗周期,让其得以充分休息并按计划治疗。
2013年6月17日,这是刘永强终生难忘的一天。那天他拿着骨髓病理检验报告,如同晴天霹雳。“网状纤维染色二级”,骨髓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继发骨髓纤维化(MF),这是一种慢性病,骨髓慢慢会纤维化失去造血功能。他不敢置信平时好端端生龙活虎的他竟患此恶疾,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让他一度昏倒在医院电梯里。这种病的病程好比“温水煮青蛙”,一开始没什么感觉,血小板增多后会慢慢堵塞血管、脾大,只能靠长期吃化疗药进行干预。化疗药的副作用比较大,特别是在熬夜后,身体乏力,口腔溃疡好不了。
刘永强说,他当时坐在医院冰冷的铁皮板凳上想,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办啊?后来又想,勇敢面对疾风暴雨吧!不就是一个死不了、又好不了的病吗?谁人没病啊?世上每个人最终都要走向死亡,都有死亡慢性病。生病并不可怕,怕的是一病不起,说不定这是命运对我的特殊眷顾呢。想开了,也就放下了,于是他把病历本锁进抽屉里,除了妻子,没跟任何人说起这事。
如果没有闭环管理,这可能永远是一个秘密,从2013年瞒到2021年。刘永强师傅不光船引得好,保密工作也做得好。这八年间,他带过四位徒弟,对徒弟,他耐心引导、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轮岗期间他们同吃同住一起执行引航任务,也不曾透露丝毫身体状况,没有徒弟知道他的病情。这八年间,他从未向单位提过,希望单位给予工作及生活上的照顾;他从未向单位请过病假,还是如往常一样坚守岗位,全天候24小时随叫随到引领船舶。遇到同事,他还是如往常一样笑嘻嘻的;遇到被引船舶船员,他还是如往常一样热情问候。闭环管理中,他还是照样圆满完成了一艘艘船舶的引航计划。工作之余,他还是该吃药就吃药,该去医院就去医院,积极配合治疗。他依旧是那个热爱生活的人,不同的是,他比我们大多数人更明确地知道生命的限度,比我们大多数人更珍惜时间。
刘永强说他只是深圳港引航站一名普通引航员,我们觉得他对普通可能有所误解。他是一位技术全面、心理素质过硬的全能型高级引航员,亲历了深圳港引航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各种各样的大型船舶和困难船舶的引航作业,他几乎都参与其中。由于技术过硬,他得到站领导的充分信任,多次被委派主引石油钻井平台、大型导管架、40万吨超级油轮、无动力船舶等困难船舶的进出港引航任务。其中钻井平台“南海八号”,由于结构特殊,拖航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偏荡,航经铜鼓航道时,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消除这一严重安全隐患,他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提议在平台后吊一拖轮,带倒八字缆以抑制偏荡,效果十分明显,彻底地消除了这一类型特殊设施在拖航过程中产生偏荡的安全威胁。
他曾多次临危不乱,化解险情。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6年9月18日1630时,他登上“CAP SAN SOUNIO”轮,船长333.2米、船宽48.2米、吃水11.8米,计划由蜘蛛锚地航经铜鼓航道靠泊M7码头。1754时,该轮航经铜鼓航道#17、#18灯浮时,全船失电,舵角卡在左舵10的位置,航速10节。在航道宽度只有240米的铜鼓航道主机失控,由于前方有香港LNG海底管道不能抛锚,形势异常紧张危险。凭借多年丰富的引航经验和准确判断,他临危不乱,命令护航拖轮在左船首待命。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船速慢慢的降下来,1804时,在船首拖轮的协助下,大船船身挨着航道的边缘漂移,此时主机也重新恢复,终于成功的避免了一次船舶在铜鼓航道搁浅的重大事故。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精湛的引航技术,源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刘永强非常善于在实践中思考、总结经验。这种思考和总结的习惯,在他还是一名实习引航员时就养成了。在他实习期间,每引完一天的船,无论回家多晚,他都会在笔记本中详细记录下每艘船舶的操纵实况,特别是细节部分,然后再仔细地思考,寻找合理的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直至现在,这些笔记本他都保存完好,成为了他成长和进步的见证。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位只会引船,其他啥也不会的普通引航员。每当完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引航任务,得到船长赞美或感谢时,内心的自豪和满足感,就是对自己辛劳或付出的最好回报。不管身体如何,他永远热爱这份工作、这份职业。生在这美好时代,他只想平平凡凡干他喜欢的工作,安安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真实朴素的想法。
图片

刘永盛 大连港引航站高级引航员


船舶引航是港口运输生产中不可或缺环节,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引航员代表国家行使领海主权,引领中外籍船舶进出港完成靠离泊作业。特别是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引航这个“小众”行业,毅然肩负起了“水上国门”抗疫的第一道防线,引航员成为水上国门最美的“逆行者”,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水上国门第一线,为积极保障防疫、民生重要物资运输通道畅通,确保航运和港口生产安全有序,助力企业复产复工做出了巨大贡献。大连港引航站高级引航员刘永盛,正是这个优秀群体中的先进代表。

勤奋务实、砥砺前行,成长路上硕果累累
今年37岁的刘永盛,2006年自大连海事大学毕业后即受聘于大连港引航站从事引航工作,已有15年的专业资历。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和钻研,引航经验日趋丰富,引航技艺愈发精湛,目前已具有高级引航员职称。入行以来,共计引领各类船舶5000余艘次,包括30万吨油轮、40万吨矿石船舶、大型豪华邮轮、2万标箱集装箱班轮、大型汽车滚装船、26万立方LNG船等当今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先进性以及影响力的船舶,实现了引航零事故,服务零投诉。
作为“引航技术尖兵”,刘永盛加入了引航站创新工作室,目前承担着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18节沉管管节的浮运拖带引航任务,他和他的技术团队正为这项惠及民生的“大国工程”保驾护航。他还曾多次执行无动力钻井平台拖航装船、无动力海吊冰区拖航、无动力浮船坞、山东舰、辽宁舰等特殊船舶的引航任务,技术的创新填补了我港引航业务的空白。
在引航技术突破的同时他还积极提高自身理论知识。过去5年里,他在国内核心期刊共发表高水平专业论文9篇,2015年获得了中国航海学会的优秀论文奖,2016年被中国航海学会推荐参加了在韩国丽水举办的中日韩航海学会学术年会,并做会议交流。
大疫无情、危难无阻,在践行使命中奉献年华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而至,在疫情风险面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刘永盛没有退缩,率先成为“战疫情党员先锋突击队”的一员,一纸请战书,宣告着他的决心和勇气。工作中,他冲锋在抗疫第一线,用忠诚奉献、勇于担当,画出了一道最美的逆行风景线。
2020年2月2日,刘永盛84岁的奶奶因病去世。作为长孙的他,本该回去悼念并送奶奶最后一程。但他没有回去,在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后,他毅然决然地背起引航包,忍住悲痛,踏上了引航征程。2021年春节,刘永盛的父亲脑血栓住院,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他再次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而坚守在岗位。他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每个人都在做一些牺牲,我愿意牺牲自己对家人的陪伴,抗击这场疫情。”2020年春节至2021年6月30日的522天中,刘永盛有248天是在引航一线参加倒班作业,为港航企业提供引航服务。
作为引航站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下班后,他放弃在家休息,主动回到单位加班,累计加班73天,他不计报酬,从无怨言。由于他出色的行动力和业务能力,使引航站的引航工作和防疫工作没有延误,一直平稳有序开展。
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突如其来,防疫物资紧缺,刘永盛多方筹措,及时购置了口罩和消毒液等,个人垫付资金两万多元,保证了职工防护的需求。
在疫情防控一线,作为安全科科长助理,协助科长开展全站安全生产工作,同时还承担着疫情防控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推进实施。根据疫情各阶段的不同变化,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科学防控,主持参与制定了《引航站隔离居住值班工作细则》《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引航工作流程及措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机制》《染疫船舶引航应急处置实施细则》等几十项规章制度。
疫情期间,刘永盛共引领中外船舶357艘次,其中二级防护船舶327艘次,需要核酸检测船舶79艘次。在最危险、最关键时刻,他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
2020年8月28日,气温最高超过30℃。他自当天9时登船开始第一艘船舶引航,至晚上21时共执行三艘外轮引航任务。本有中午或傍晚返回驻地吃饭(防疫需要不得在船就餐)的机会,但考虑到第二艘、第三艘可能会错过合适潮时而耽误一天船期。于是,他在了解到港方船方实际难处后,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先后三次(一船一次)穿上了防护服,硬是为船方抢出了一天的船期。晚上21时,他才吃到当天的第一口饭。这种全天工作十余小时的工作状态,只是疫情期间刘永盛日常工作的缩影。
他说:“疫情带来了苦难,但也激发了斗志,大家并非无所畏惧,只是都选择了义不容辞。”正是这样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保证了船舶安全进出港,得到了港方、代理方、船方的一致称赞。
作为大连港引航站这个光荣团队的一员,刘永盛始终牢记初心,引领好每一艘进出港船舶。在未来的道路上,他必将一如既往当好“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以技术创新提升效率,以精湛技艺服务港航。

汤国峰 上海港引航站高级引航员


汤国峰,1990年大学毕业,1998年进入上海港引航站从事引航工作,现为高级引航员、船长。8年的船员经历和23年的引航经历,使汤国峰成长为全能型港航复合人才,也成了港航生产的中坚力量。自进入上海港引航站以来,他始终坚持工作在引航生产一线,共安全引领各类船舶6600余艘次,他以执着的职业追求,精湛的引航技术,高度的使命担当和完美的安全记录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他精彩的引航人生。他始终以“为国引航”为初心和追求,用二十多年如一日的敬业和奉献,为上海港强港建设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进,贡献着积极力量,无愧于“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的行业荣耀。

坚守“疫”线,勇于逆行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外国家和地区的全面暴发,引航员这一特殊群体,既要外防输入守护水上国门,又要保障安全助力港口生产,承受的压力与风险越来越大。但在困难、风险面前,总有一群人逆行而上,越是艰险越向前!作为一名党员引航员,同时也是上海港引航站“党工团”突击队成员,汤国峰义不容辞的坚守引航抗疫一线,直面被疫情感染的风险。疫情初期,他第一批申请加入高风险船舶引领突击队,先人一步的扛起了抗疫大旗。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汤国峰依然冲在疫情“外防输入”的第一线。他多次主动请缨引领有可疑症状甚至确诊病例的船舶,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
2020年4月,在完成一艘出口船舶通宵夜班的引航任务后,汤国峰在引航船驾驶台获悉一艘进口集装箱船“佩斯”轮上有2名船员高温、咳嗽,疑似有新冠肺炎症状,他马上主动向站领导申请引领这艘进口船。早上八点他“全副武装”登上了该轮,开始执行引航任务,在近8小时的引航过程中,他没有进食、饮水和使用船上卫生间,最终安全靠泊。下船后他直接去隔离点进行隔离留观,直至排除疑似。
2020年7月10日,靠在石洞口电厂码头的“瑞克”轮上确诊有两名新冠肺炎病例,引航站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立刻展开了围绕着病例船的专项工作。石洞口电厂是保障上海整个电力供应不可或缺的一环,疫情出现后,如果该轮长期停靠码头,肯定会影响后续船舶对电煤的运输甚至市内电力的供应;如果开航,在船舶驾驶台这样一个出现过新冠病例的环境下,并且有着这么多的密切接触船员,派谁上?前一天晚上刚刚到家的汤国峰得知消息后,主动请缨:“我是党员,这时候我不上谁上,请组织放心,一定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7月13日早上,汤国峰身着医用防护服,佩戴医用护目镜、N95口罩等,全副武装登上“瑞克”轮。当天气温超过35摄氏度,他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克服高温,精心引领,历时6小时将“瑞克”轮安全引领出港,然后又被送隔离点进行隔离留观。隔离结束后又返回引航各位。
2021年4月3日,大型集装箱船“南非昌巴尔”轮计划0530时靠外四期3泊,但此前代理曾申报:该轮14日内在马来西亚换过船员,且在上一港曾有4名船员同时出现发烧症状。接到引航申请后,引航站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在取得海事、海关、码头等单位确认后,又是汤国峰毫不犹豫冲在前面。他在制定引航计划的同时也思考了登轮后防护工作的细节,并于2日晚饭时开始控制饮食。3日0045时,汤国峰身着医用防护服,头戴医用护目镜和N95口罩等全套防护装备登轮。工作中,该同志克服护目镜易起雾造成的瞭望困难,精心引领、谨慎操作。同时也不放松防护的要求,全程没有进食、饮水和使用船上卫生间,直至0800时卫生检疫结束后才离船,圆满完成了此次特殊的引航任务。
像上面这样的经历对汤国峰来说还有很多次,面对未知的风险,他从来都是勇敢逆行、谨慎防控、长期战斗。
岗位建功,服务港航
汤国峰是上海港引航生产的业务骨干和核心力量,是上海港来访军舰、豪华邮轮、大型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重点船舶引领专班成员,常年引领类似船舶;也是上海港引领特殊船舶最多的引航员之一;担任“急、难、险、重”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引航任务是他的日常。他曾引领国产最大长360米、宽65米的散货船“淡水河谷布纳斯”轮从上海首航出口,引领国产最大LNG船“天权星”轮进出上海港,引领多国来上海访问或演习的军舰,也曾多次引领豪华邮轮进出上海港等等。最近他更是连续多次以困难拖带的方式成功引领大型无动力浮式生产储油船(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FPSO)从上海港狭水道安全出口,为中国制造贡献引航力量。今年7月,汤国峰带领引航团队引领超大型FPSO“SEPETIBA”轮,从宝山交接中心将该轮倒拖出口,创造了国内引领此类船舶的尺度、吨位、拖带长度和拖带方式四项新的纪录,多家港航媒体竞相报导,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如此,在面对紧急抢险任务时,汤国峰从来都是首要人选之一。2019年10月30日凌晨,大型集装箱船“现代奥克兰”轮在上海港北槽深水航道主机失控,汤国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将该轮绑拖至锚地,使北槽深水航道快速恢复通航。2019年7月7日,吃水达11.8米的“上远门”轮在北槽深水航道失控搁浅,也是汤国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精准操纵,快速脱浅,避免了重大损失。因为在引航生产和港航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汤国峰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嘉奖,201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引航员”,2019年被评为“上海港劳动功臣”,2020年荣立个人“一等功”,2021年被上海港务集团评为“优秀党员”。
积极探索,锐意创新
除了承担繁重引航任务之外,作为上海港引航站劳模工作室核心成员之一,他积极参与工作室多项课题探索和研究,利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引航经验,为多项引航和港航发展课题贡献了智慧。他参与编写了《引航操作汇编教材》;参与创办了《铜沙引航》的内部引航技术研讨刊物;指导拍摄系列示范引航教学片,改进引航员培训方式等。近两年他还参与研发并升级了引航导航系统、电子引航签证单系统、电子潮汐表系统等,为智能引航发挥了应有作用。由他参与的部分课题还获得了上海市和中国港口协会等单位颁发的奖项,相关课题成果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带教新人,传承技术
多年来汤国峰一直连续带教新进引航员,为年轻引航员的成长和上海港引航站的人才梯队建设呕心沥血。汤国峰从业至今已经带过13名徒弟,这13名年轻引航员在他的细心教导下,从对引航工作一片茫然到引领各类船舶得心应手,徒弟们的成长过程,也正是他把自己的引航技术和理论毫无保留、不断传承的过程。在他的指导下多名引航员已经成长为一级甚至是高级引航员,也成为了上海港引航生产的主要力量。另外,作为上海港引航站的技术考评委员会的专家委员,他还参与大量引航员的升级升档指导操作和技术考评,通过不断分析总结,并形成了科学的指导和考评方法,对于引航员的技术进步和传承、技术把关和升级效果非常显著。同时他还是上港集团“百师百徒”工程导师和上海海事局船员实操考试评估员,对港航人才的培养和促进港航人才成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汤国峰坚守“疫”线勇逆行,立足岗位谋建功,锐意创新思进取,诲人不倦勤传承,以骄人的引航业绩、令人信服的服务质量、全心全意服务港航的敬业精神,成为上海港引航员的优秀代表,为引航事业和港航事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成为引航人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楷模和表率,成为当之无愧的“最美港航人”。

王旻昊 青岛港引航站一级引航员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更加有担当,有作为。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一切。无愧于徐祖远部长提出的“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的光荣称号,把青岛引向世界,把世界引进青岛!

王旻昊,大连海事大学08届毕业生,2016年取得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硕士专业学位。2005年作为学校唯一一名学生代表,与郑少南书记一起参加北京CETV电视直播招生宣传。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的“中俄航海院校夏令营”活动,党中央、国务院正式确认为俄罗斯“中国年”的国家级重要活动。活动期间,作为中俄航海院校仪仗队护旗手。在国内外众多航海高校航海技能大比武中,取得“绳结比赛个人冠军”、“英文最佳辩手”等奖项。作为海事大学龙舟队骨干成员,在与俄罗斯航海院校龙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3年的航海生涯,足迹踏遍七大洲四大洋,十年磨一剑,王旻昊逐步成长为青岛港引航站的一级引航员,并担任引航一科党支部宣传委员、青岛港引航站工会委员会委员、青岛港引航站团总支书记。近年来斩获多项荣誉:2018年年终考核业务目标民主测评优秀人员、2018年青岛港引航站优秀信息员、2018年青岛港引航站党总支优秀撰稿人、2018年青岛港引航站新闻稿件优秀撰稿人等荣誉。王旻昊的岗位在引航一线,这是一项把世界引进青岛、把青岛引向世界光荣而神圣的工作,这是一项直接关系到船舶人命财产安危、青岛市经济发展和祖国荣誉的工作,他深深地热爱祖国的引航事业。在从事引航工作的13年里,在青岛港引航站这个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团队里,站领导对引航事业的不懈追求,老一辈引航员的优良传统,使他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日俱增。
服务港航,就是要安全引领更多的船舶进出青岛
13年以来,他从一名助理引航员逐渐成长为一名能够独挡一面的引航员。13年里,他先后引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船舶2500多艘次,引航里总程达20000多公里,基于对青岛港各个港区的了如指掌和对现代化航海仪器的合理使用,实现了引航安全零事故,行风投诉零举报。
服务港航,就是要想企业所想,帮企业解难
引航工作中,王旻昊总是最大限度为船东节约成本,悉心为港航企业做好引航服务。在全球航运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时刻,为了保证港口的装卸货效率,保障集装箱班轮的船期,准时靠离泊。在能见度不良,海况恶劣,涌浪巨大,风力接近操作规范极限的时刻,他并没有退缩,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引航梯,圆满完成多次引航任务,急港口之所急,急船东之所急,急客户之所急。“千难万难,不让客户一时犯难”。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中外船长竖起的大拇指和那一面面代表着荣誉的锦旗。
服务经济,就是要勇立潮头,超常奉献
13年来,他始终奋战在引航生产第一线,他忠于职守,勇挑重担,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随着港口生产的快速发展,进港外轮增加,出现了引航员明显不足的情况,为满足港口生产的需要,我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吃苦耐劳,遇事争先,超常奉献。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有时夜班连续工作十多小时。在国际上,引航工作属于高技术、高风险、高难度职业,引航员培养难度大,深受航海界人士尊敬。
危难时刻,沉着应对,化险为夷
古语有云:“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日复一日的引航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和意外。正是由于平日技术积累和老一辈引航员师傅们的精心传授和指导,业务逐渐精湛,胆大心细,曾凭借着娴熟的引航技术和超凡的胆识,多次将失控船舶化险为夷。为船方和港方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
大爱无言,显青岛男儿本色
“有爱心,就会时时心中装着祖国,处处为船舶和他人着想,也就能心平气和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王旻昊把对国家、对事业、对家庭的爱深深地融入到了引航事业中。爱国家,就是要时时处处维护祖国形象。引航关系国家主权。被称为“流动国土”的外轮进出港,引航员是第一个登轮的中国人,也是最后一个离轮的中国人,被称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他始终把自己作为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每次登轮,总是保持着装整齐,精神抖擞。与外轮船员合作共事,始终做到温文而雅,有理有节。王武修站长曾经说过:“不仅仅要圆满完成每次引航任务,更重要的在于展示一个崛起的大国形象”。
“疫”往无前守国门——抗击新冠保生产
引航是连接国际船舶与港口之间的关键点,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关键防线 。面对疫情,身为党员,第一时间主动要求参加疫区船舶引航专班。每班次均引领多艘次来自韩国、日本等疫区的船舶顺利靠泊。特殊时期,交通线就是生命线 ,不能慢,更不能断。守牢“水上国门”,作为一名一线引航员,“疫”往无前,逆流而上!在过去的1年多时间里,与“疫魔”斗争,与时间赛跑,确保了水上物资运输通道和生命通道的畅通,为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引航贡献。
爱家人,却只能以工作的业绩来回报
引航,是奉献的职业。做船辛苦,行船三分险!特别是近年来,进出青岛的船舶,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激增,青岛引航员始终处于满负荷工作和体力透支状态。为了港口生产的需要,他和大多数引航员一样,每年要上90多个夜班和90多个白班,平均每日要工作10多个小时。在水上那一片浮动的国土上,在一次又一次迎来送往之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新春佳节,迎来了一次又一次晨昏交替与寒来暑往,而合家团聚的日子却少之又少。多年来,他很少能陪父母过一个完整的生日,很少有机会在春节和父亲、母亲共度佳节。对妻子更是充满歉疚。每次谈到家人,他也总是笑着说,“家里人都挺理解的,尤其是每次我取得了成绩,爱人比我还高兴。” 毕竟在王旻昊心中,还有着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保障港口生产,为我们亲爱的祖国,能从航运大国,转变为航运强国,多出一份力,多尽一份心。心中,也仍然笃定,坚信着、期待着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王荣达 长江引航中心靖江引航站高级引航员


26年,他脚踏巨浪,追赶星光,不畏艰险,一直在路上——引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船舶6000多艘次,引航里程超60万公里。这意味深长的数据背后,是王荣达服务港航的初心,回馈社会的使命、报效国家的忠诚!

引航:“不容有失!”
4月6日上午8时,在经历8个小时的通宵引航后,船长224.95米、吃水11.5米的“北仑海9”轮在王荣达的引领下安全靠泊扬子江港务码头。此次靠泊,再次刷新了靠泊福姜沙北水道内码头最大吃水记录。福姜沙北水道航道弯曲狭窄、水深变化频繁,航道内船舶流量大、交汇水域多。“按照既定航线,安全吃水深度引航都需要‘谨小慎微’,再一次提高吃水深度几乎是‘天方夜谭’!”引航前,码头船方都提出了各种怀疑。面多诸多质疑,王荣达迎难而上。“增加航道探测频次与出图周期,制定专项引航操作方案。”王荣达根据多年经验,结合水域情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绕过以往航线开辟了新航线。此次引航,将码头吃水等级由11.36米提升至11.5米,使得7万吨级船舶能多装载约980吨货物,码头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已经不是王荣达第一次创造“奇迹”。
26年的一线引航,亦是26年的技术创新——大胆提出“S”型靠泊方案,让这艘巨轮在长江上两次调头,漂移入库,停泊靠港,此项技术的成功运用,此后为港航企业节约成本累计近千万元;针对靖江三峰港务码头大型船舶靠离泊操作难度大的问题,王荣达优化引航方案,精准抓住潮时潮高,成功克服了港口没有待泊锚地的困难;为安全、高效地对桥梁水下墩台基础进行检测,王荣达与团队合作完成《桥梁水下检测船的结构及原理》,成功解决了“卡脖子”难题;他个人撰写的引航技术论文《好望角型海船减载进出靖江港可行性分析》,为靖江港靠泊超大型海轮提供了技术支撑……
26年里,王荣达无一次引航安全事故。“不容有失!”王荣达每一次引航都要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工作,面对突发状况,至少要保证三种应对方案。“引航,必须是100%安全!”
带徒:“一群人,才能护好一条江”
顶着高温、迎着洪水,持续11个小时作业。7月24日,王荣达与徒弟三级引航员樊新超联手引航的“丰驰XX”轮终于抵达靖江港龙威码头,靠泊前,船长突然从文件袋里掏出两个厚厚的信封递给王荣达,同时,用并不熟练的中文对在船引航员表示感谢。
王荣达十分清楚信封里的“内容”。他厉声呵斥,郑重地指着自己胸前的党徽:“引航,是我作为党员报效国家的使命,您这样的行为是对我们党员身份的一种亵渎。”船长从王荣达严肃的表情里间接地理解了何谓引航员的党性,随后,充满敬意地收起了信封。王荣达这样告诉身边的徒弟:“中国的引航员就是为国引航,我们引航员的一举一动,都代表国家形象,必须对得起这个身份!”
引航是一门需要“师带徒”且经过数年才能习得的技术活儿,一名引航员从技术入门到完全独立引航需要花上十多年的时间。王荣达不仅教徒弟引航,更是以身垂范教徒弟做人。一次徒弟程嘉庆他跟随王荣达引领一艘重载船舶进江,在一个弯道水域,后面有船提出要超船。王荣达立马减速靠右让行。“水流急、水域窄,还是弯道,这一让,多少给自己增添了麻烦和风险。”程嘉庆不能理解。“对方在弯道超船,肯定有不得已的考量,干船,不能犟。一个人,只能引好一条船,一群人,才能护好一条江。”王荣达耐心地给徒弟开导。
坚守:“职责而已!”
全球疫情肆虐,引航环节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巨大风险,王荣达第一个报名参加引领疫情高风险船舶的引航专班;为保证长江航运大动脉畅通,他冒着国际航行船舶上“流动的疫情”风险,日夜坚守在水上国门的特殊战场。
2020年的大年三十,万家团聚之时,王荣达心里装的却是民生百姓。他深夜依依不舍作别睡梦中妻儿,在凌晨3点准时登轮引航;2月2日,他又引领电煤船“利电6”轮,不仅为发电企业解了燃“煤”之急,而且给千家万户送去了光明和温暖。
一次引航任务中,因为船舶舷梯安全绳未放置妥当,王荣达从舷梯离船登上码头的过程中摔了一跤,到家后才发现血水已经浸透了他的裤子。站领导关心地询问他的伤情,希望他好好休息,但是他考虑到第二天引航任务吃紧,坚持照常参加引航排班,在船咬牙坚持10多个小时,又将一艘重点物资船安全引领进港。
他连续引领3艘船长达300米的“巴克深圳”“巴克圣保罗”“巴克桑托斯”新造船出江,顺利交付挪威船东。三艘船舶价值约10亿元人民币,稳住了企业订单并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有力支持造船企业复工复产达产。
一次次超强度引航,一次生理极限的挑战,循环往复,枯燥而繁重,而且长期缺水少食,让这位身体强壮的“钢铁侠”委实吃不消,他有生以来体重第一次陡然狂减了8斤。在王荣达引领的国际船舶,无一例引航员感染新冠肺炎,没有发生一起事故险情。
“这是我的职责而已!”赤胆忠心战疫情,白衣执甲逆风行。王荣达积极投身抗疫引航专班,身披白衣战袍,誓守国门,用大无畏的勇气、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职业操守,锚定初心使命,让党旗在长江之上高高飘扬。

张文彬 台州港引航站安全科长


张文彬是台州港的一名高级引航员,从一个远洋大副到加入台州港航从事引航已有18个年头。18年来,张文彬秉持“维护主权、保障安全、精心引领、服务港航”的宗旨,以优质的引航服务和精湛的引航技艺,提供高效安全的引航服务,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急难险重的引航任务,树立起“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的形象。

截至目前,张文彬已累计引领中外各类船舶6000 余艘次,多次迎难而上,化险为夷,为台州港航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危机时刻彰显英雄本色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平稳的工作和生活,也给张文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抗疫,是2020年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
疫情肆虐,为了抗疫,要大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但是,国际贸易不能断,重要的能源物资供应不能断,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不能断,海上航运不能断。外轮挂靠中国,需要中国引航员辅助完成最后的靠泊,因此,中国引航员身处全球港航物流业抗疫的一线,成为高风险群体。国内疫情暴发后,船舶挂靠中国港口时,对中国引航员登船有担忧。而在中国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海外疫情肆虐时,船舶挂靠中国港口,船上人员的防控又变得格外重要。为降低人员接触的风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张文彬每一次出发,都会“一丝不苟”的检查防护服、护目镜等是否穿戴规范,“保护好自己,好让别人放心”。
2021年5月1日,一艘靠泊的外籍船舶上多名船员被检测出新冠阳性,这在台州港还是首次。为了不影响生产,上级决定让这条船先离开码头去锚地抛锚,站领导正为派哪位引航员而忧心,张文彬自动放弃轮休,说服家人,主动请缨引领这艘船舶出港。他非常仔细地做好个人防护,高质量完成了船舶离港工作,遵循防疫规定到隔离点隔离了十四天,无怨无悔地当了回港口抗疫的“逆行者”。
点点积累勇挑重任
从事引航工作18年,作为台州港的骨干引航员,张文彬引航专业技术精、安全意识强、服务质量好,长期承担着引领台州港“重点船”和“困难船”的重任,引领超大型散装船靠泊华能电厂码头、大吃水超限船舶靠泊台二电、危险品船过椒江大桥等,得到港航企业的一致好评。2020年12月28日,4万吨级重载船“明州62”途经台州时因螺旋桨滑脱失去动力,在台州鱼山列岛南面应急抛锚,船方决定将船舶靠台二电码头卸货后再进坞修理。接到引航任务后,张文彬根据港口实际情况制定了详实的大型无动力重载船舶引航方案和应急预案,组成三人引航团队,克服风浪大,偏荡严重,富余水深少,靠泊时间窗口短,渔网密集等困难,于1月3日成功靠泊台二电码头,出色地完成了抢险引航任务。
2019年春夏之交,台州沿海遭遇连续的大雾,船舶无法进港靠泊,台州第二发电厂的煤电库存告急,两天内煤船再不进港靠泊,发电机组就有停机的风险,这将为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张文彬受命后决定在电厂蹲守,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陆上交通时间,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现场的能见度情况,结合气象预报和分析,终于在蹲守48小时后的一个深夜,利用能见度稍好的间隙,成功引领“明州36”轮进港靠泊,为电厂解了“燃煤之急”。
引航技术代代传承
引航是个技术活,引航经验的总结对提高引航技术至关重要。张文彬自2004年加入台州港的引航队伍,从一名实习引航员成长为一名高级引航员,在不断的实践操纵中总结经验,并且向前辈和同事不断学习,提高引航技术水平。张文彬深知技术传承对引航员提升引航技能的重要性。自张文彬成为正式引航员后,站里陆续新进了几批实习引航员,在他们跟张文彬实习引航的过程中,张文彬都会耐心地给他们讲述船舶引航的关键技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引航经验传授他们,现在,这些曾经的徒弟也都成为了一级引航员,成长为站里的技术骨干。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张文彬用船舶航行轨迹演绎着引航的精彩人生,偶有跌宕起伏,但“平静”是主旋律。平静不是平淡,不是平庸,因为引航这一领域注定从业者不会平庸。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虽然他的舞台在船舶的方寸间,但船行大海,无论到哪里,引航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因此他注定是平凡也是最不平凡的人。
图片

金培民 上海外轮理货有限公司理货部副经理


金培民同志,现担任上海外轮理货有限公司(新)沪东理货部安全质量副经理一职。他严格按照公司和部门安全生产目标和要求,落实岗位职责,积极配合好部门经理抓好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部门各项工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他始终牢记“不让一个员工受伤害”安全理念,本着为公司负责、为理货部负责、为职工群众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靠前指挥,始终奋斗在理货现场管理的一线,确保了理货部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得到了全体职工的一致肯定。

2020年10月,公司沪东、明东理货部正式合并,成立(新)沪东理货部。新组建的理货部面临人员规模大、管辖区域广和业务范围多的局面,为使理货部各级理货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掌握好必备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金培民同志认真分析理货部各级人员的安全短板,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他充分运用课堂、微信群、钉钉直播群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培训,通过制度学习、案例分析、违章解析,深入浅出,感性认识和理性知识相结合,使大家更进一步的掌握现场安全技能。金培民同志把安全教育和严格管理融合在平时的现场检查中,发现隐患及时进行分析,使大家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并严格执标执纪,杜绝各类安全违章违纪现象的发生,为新理货部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货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线,金培民同志在加强理货部生产组织的同时,紧抓理货安全生产,全力保障理货质量。特别是在公司推行新理货信息系统期间,他带头开展学习,遇到不懂就积极向职能部门请教,直到全面了解掌握新理货信息系统的具体架构和运行流程。他有序组织部门骨干认真开展新系统的学习,并以点带面,在部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了新系统的部门有序推进,保障了理货部质量的持续稳定。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金培民同志始终带头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责任担在肩上,为公司和部门防疫信息的上通下达做好服务保障,认真协调疫情防控各个环节畅通,督促全体员工严格落实防疫各项措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金培民同志细化各环节常态化疫情防控环节和各岗位危险源排查内容,明确排查处置流程,将疫情防控落实情况纳入“两长”考核,并根据各级人员管理不到位情况,纳入员工违纪处罚考核。从而确保了理货部各项防疫和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近期,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沪东理货部积极响应集团和公司号召,对滚装船作业人员实施专班管理。金培民同志作为部门安质副经理,积极协助公司和部门做好硬件投入、场地改造、物资保障等各项工作。本次专班管理筹备时间紧、任务重,身为海通码头理货人员专班管理工作小组负责人之一,金培民同志主要负责集中工作住宿点的改造、装修及对外联络等工作。在装修过程中,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大力协助部门紧急采购了热水器、风扇、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直饮机等生活电器,四件套、洗漱用品、水果、牛奶、泡面等生活用品和食品,以及药箱、象棋、健身器材等医疗用品和娱乐用品。切实为专班管理的员工提供安心、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温馨和谐“家”的氛围,确保专班管理工作运行平稳有序。
金培民同志作为部门副经理,在抓好理货各项工作之余,他心中时刻惦记着理货部员工,积极参与部门“走转树”活动,了解职工群众的需求,从职工的吃饭、洗澡,到劳务工的生活关心,为现场安全质量工作及职工群众的利益的倾注了大量心血,得到了理货部全体职工的一致称赞,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全体员工学习的榜样。
图片


刘双林,1992年参加工作,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秦皇岛中理外轮理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秦皇岛中理公司”或“公司”)水尺计量部经理、党支部书记,检测事业部经理。参加工作30年来,他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从一名普通的港口理货员成长为优秀的基层管理者,带领出一支作风优良、能打硬仗、业绩突出的优秀团队。他本人也被河北港口集团、秦港股份公司(以下简称“集团”“股份”)评选为“十大标兵”,被聘任为中国理货协会全国理货系统首批水尺计量专家委员会成员。他所带领的水尺计量部也因为表现突出,先后在2013年和2016年两次接受中央电视台“五•一”劳动节特别节目专访报道,扩大了秦皇岛中理公司的水尺计量品牌效应,更彰显出了他优异的工作业绩。

初心如磐,攻坚克难做表率
秦皇岛港作为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运输安全的重要任务。公司自2002年统揽秦皇岛港水尺计量工作以来,共完成水尺计重船舶13万余艘次,累计作业量达35亿吨,逐渐成长为全国水尺计量行业公正第三方龙头企业。作为公司水尺计量部的负责人,刘双林始终坚守着一颗学习求进的初心。为了加快港口船舶周转率,他独辟蹊径,在船舶常数测定上下足“狠功夫”:他全面梳理总结各类船舶常数测定的成熟方法,起草制定的《常数测定管理办法》得到了全国各地同行的认可和采纳,提升了下水煤炭物流链的整体运行效率,为港、船方都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投入,赢得了广泛好评,形成了公司业务增量增收的“金字招牌”,累计为公司创收近4000余万元。刘双林还积极主动与客户沟通联系,了解掌握港方、委托方需求,为客户培训授课,以真诚的态度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努力争取客户委托计量业务。近三年来,累计为客户提供船舶信息数据分析、点对点等特色增值服务1000余次,为公司创收440余万元,在服务客户中为企业创造了价值。
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当先锋
刘双林专注水尺计量科技研发,率领部门职工广泛搜集船舶数据信息,积累了20000余条船舶的数据参数,为多项创新项目推进提供了必要条件。他积极参与的“压载水数据自动修正系统”和“无人机载荷水尺检测系统”两项科技研发工作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其中,压载水数据自动修正系统已经在秦皇岛港全面推开使用,覆盖90%以上重船计量作业船舶,水尺计量作业办船效率提高了20%以上,经测算,每年可以节约船舶靠泊时间30.8天,为相关方节省近300万元的租船费用;无人机载荷系统正在积极攻克算法修正降低过拟合程度关键课题,实验室数据验证准确度达到99%以上,两项技术均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19年8月,他担任主要起草人的《船舶水尺计重工作规范》通过中国理货协会审定,成为协会团体标准,这也是国家内贸水尺计量行业出台的首个标准,填补了我国内贸水尺计量没有执行标准的空白。
严规肃纪,带强队伍展风采
水尺计量准确性直接关系着多方的合法利益,素有“风口浪尖”之称,行风建设尤为重要。刘双林坚持从自身做起,发动党员带头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通过组织班组会专题学习党纪条规和行风行纪,主动走访征求客户意见,积极做好整改提升,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他还通过开展提升素质“小讲堂”,组织业务知识、班组建设、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培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在他的带领下,水尺计量部连续多年获得集团、股份公司文明窗口、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等荣誉,获得集团第四批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
使命在肩,关键时刻勇担当
大战大考更显勇毅坚韧。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骤然肆虐,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和经历过多次电煤抢运考验的管理者,刘双林迅速采取措施,组建党员“突击队”,带头穿着防护服穿梭在港口作业一线,出色地完成了多次应急保障任务,确保了作业船舶快速周转;社区防控值守工作中,他却主动要求加排班次,“我是老党员,我不上谁上!”在他的感染下,水尺计量部党支部先后有5名年轻人在火线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名同志因为表现突出被选拔为培养对象……
大道如铁,转型升级再出发
2019年4月,伴随着理货市场的完全放开和理货检验化趋势,公司顺势而为,抢抓先机,超前谋划检测实验室创业项目,刘双林被任命为项目建设的负责人,成为了一名跨部门基层管理者,带领项目在边规划、边建设中从幕后快步走向台前。2021年,公司相继取得了CMA资质认定和CNAS实验室认可,吸引了5家相关客户单位签订年度委托协议,迅速打开了秦皇岛港的煤炭检测市场,成为中理系统内较早完成“双资质”认可并开展相关业务的佼佼者。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刘双林的努力,“公司能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我就一定得干好!”。在他的带领下,短短不到2年的时间,实验室就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授权签字人和熟悉采制化全流程作业的技术骨干,秦皇岛中理公司煤炭检测实验室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具备了全面参与行业竞争的强大实力,为公司转型发展的宏伟蓝图抹下了厚重的底色。
刘双林在近30年的港航工作战线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对使命在心、矢志报国的精神追求,展示着一代代港口人服务港航、变革发展的责任担当。
图片

夏正珀 连云港中联理货有限公司理货组长


夏正珀,2012年08月加入连云港中联理货,成为集装箱操作部的一名现场理货员。他始终努力学习理货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虽然理货的工作平凡、单调、枯燥,但青年人总是有着满腔热血和壮志雄心,为着自己的梦想去追逐,日复一日,冬去秋来,他在理货岗位上默默坚守着,认真负责地工作,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在公司年度的员工综合考评中,总是名列前茅,连连被评为明星员工,迅速成长为公司现场业务骨干,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理货组长兼职安全员。

工作认真负责协调各方
作为一名80后员工,他有着较强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他说:“不论作为一名理货员,还是理货组长,都要在工作中服从大局,时刻要保持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过程中他积极主动与船货代理、码头船长沟通,告知已通关货物信息,协助码头船长安排货物配载,同时与港方联系,严格按照预配做好装货准备,有效地提升了船舶作业效率。他恪守班组长职责,强化现场管理,狠抓过程控制,在做好现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的同时,严格按照理货操作流程规范人员操作,实现了安全和质量“两手抓”“两手硬”的目标。
2020年由于疫情和集改散货物大量增加,码头公司堆存压力集聚增大,他积极协调各方,利用手机端分别建立微信客户群,为他们之间搭建了沟通桥梁,通过现场实际运行后,有效缓解了码头集港压力,也让船货方的利益得到真正保障,积极主动帮助各方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不仅彰显了理货工作的重要性,也极大的提升了连云港中联理货在港口的良好口碑,擦亮了中联理货的品牌形象,赢得了委托方的信任和尊重。
防疫冲锋在前不打折扣
自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夏正珀一直走在疫情防控和业务生产的最前沿,2020年全年出勤361天,在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担当奉献、坚守岗位,对待工作不打折扣。他积极响应中远海运物流总部、中联本部和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的号召,带上了光荣的红袖章,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监督员。他坚持抗疫和生产“两手抓”,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好上级单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疫防控要求,他利用部门和班组微信群大力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预防知识,督促部员工提高责任意识,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人人知晓疫情防控形势和任务要求,从严从紧落实各项疫情防控举措。工作期间,无论在件杂货或集装箱作业现场他都积极主动对部门办公区域进行消杀处理,测量员工的体温状况,并实时做好情况记录。执行作业时,他严格按照中联本部和口岸防疫要求检查现场员工落实情况,发现不符合规定及时指出,主动配合各码头公司加强梯口管理,监督大家严格落实防疫规定。现场人员下船回到办公区域前,他会协助大家再次进行消杀,切实将各环节防控到位,坚决守好防疫阵地,把风险降到最低,为顺利开展业务生产守牢了安全底线。
管理细致入微凝心聚力
他始终秉承着公司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抱着对公司负责,对员工负责的态度,无条件的服从理货业务部调配安排,在班组管理方面,他积极配合部门、带班组长搞好班组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班组生产奖惩考核办法等,进一步提升日常工作中比学赶超的氛围;坚持“以奋斗者为本”的管理理念,抓好员工思想教育工作,做好上传下达,让员工树立大局意识,凝心聚力、克难奋进,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行业良好口碑;组织开展班组安全生产劳动竞赛,增强大家安全责任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鼓励班组年轻员工跟着师傅学细学深学精,不断拓展业务知识面,强化在智能理货、滚装船操作等方面业务操作能力,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过硬的业务技能赢得客户信赖,为公司擦亮品牌。在他的配合带领下,所在班组管理水平和文化建设得到了显著提升,大家在团结和谐共奋进,互帮互助同发展的良好氛围中持续为公司创造优良的业绩。
时间的沉淀,让他愈发沉稳,他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在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的带动下,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充分发挥了青年骨干的中流砥柱和示范引领作用。处在最伟大的新时代,要做最好的自己。这就是他,连云港中联理货的一名优秀年轻理货组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他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出没风波里、勇向潮头立,让自己的人生篇章更加充实。
图片

谢树鸿 广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副经理


初入职场,创新萌芽

2011年7月,主修计算机专业的谢树鸿大学毕业来到广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工作,派去现场实习的第一天,他就被眼前的工作吓到了,巨轮、岸桥、集装箱、拖车出现在眼前,而他的工作就是拿着手持理货终端去核验眼前的一切信息,效率低下而且作业环境非常危险。他脑子里清晰的记得实习的第四天是夜班,深夜里海风寒风刺骨而且下着暴雨,跟着带班师傅躲在船舷边避雨,他心里特别难受,思考能否通过专业知识,用信息化手段来改变眼前的一切。那时,创新的种子就开始在谢树鸿心中萌芽。
实习结束后,谢树鸿定岗到了新沙理货部做滚装汽车理货员。当时滚装专业码头只有上海、广州、青岛、大连四个,都是按照传统的件杂货理货工艺,采取发小票计数的理货方法,行业内没有可借鉴经验。传统的件杂货理货工艺只能理清数目,但同型号的商品车是否错卸、错装或港口混装根本没法考究。如果发生错卸、错装或港口混装将会损害委托人利益,影响理货形象。在新沙理货部工作半个月,弄清楚滚装汽车理货的来龙去脉后,谢树鸿以好建议的形式将滚装汽车理货的信息化建议提交给了公司并马上得到支持和反馈。至此,谢树鸿正式成为滚装汽车理货扫描系统的开发者,踏上了自主创新道路。
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在工作的十年里,谢树鸿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熟练掌握公司各项业务,并始终以“科技创新驱动公司发展,理货工艺创新促进公司转型升级”为目标,紧抓港口理货行业痛点,积极研发港口理货新技术。先后为公司研发了基于物联网的滚装船装卸汽车理货信息系统、基于物联网的件杂货(钢材)理货系统,以上系统的成功研发为公司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也是公司坚持走“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和以优质服务赢得市场需求”科技兴企之路的又一次跃进。特别是基于物联网的滚装船装卸汽车理货信息系统的自动生成装船积载图模块,突破了国内滚装船装船积载图的瓶颈,填补了国内滚装船装船积载图制作的空白,获得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树立榜样,传授经验
为了将创新的经验和精神发扬传承,广州外理在2014年成立了创新工作室,谢树鸿为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创新工作室在谢树鸿的带领下,紧紧围绕着公司生产经营,结合生产需求和实际情况,聚焦解决“急难险重”问题、组织开展设备技术改造、难点攻关。近年来,广州外理将智能理货建设作为公司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性工作,通过创建“党旗引领 智慧理货”党建特色品牌,以党建引领中心工作,谢树鸿同志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与合作方技术人员讨论业务流程,落实方案设计,优化系统功能,并加强与码头沟通协调,抓紧推进智能理货设备的安装调试。如今,黄埔和南沙三期集装箱智能理货已实现常态化应用,理货员从现场“站位盯箱”“日晒雨淋”的码头前沿搬到环境优美的智能理货中心工作,开创了理货行业人工智能理货先河,促使理货行业从“人员密集型”从“技术先进型”转型升级,每年可为公司节省人力成本约500万元。通过各项技术创新实践,谢树鸿将工作室成员培养成为公司的创新骨干,为公司持续推进智能理货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技术保障。
成果显著,推动发展
谢树鸿是广州市技术创新能手、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工作以来,他共获得省部级奖项8项,市级奖项7项,集团级奖项20项,主笔国家行业标准1项,中国港口协会团体标准1项。
9年来,创新工作室在谢树鸿的带领下,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在推动广州外理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截止目前,工作室共获得省部级奖项5项、地市级奖项1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形成1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滚装船汽车理货作业规程》;形成1项中国港口协会团体标准:《集装箱智能理货技术要求》。2019年,创新工作室被广州市总工会命名为广州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0年被广东省总工会命名为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1年1月,广州外理被认定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并享受相关政策税收优惠。2021年8月,谢树鸿创新工作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图片

张辉 天津外轮理货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专员


张辉,女,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军转干部,天津外轮理货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安全管理专员。

她在部队17年淬炼军人品格,用青春年华挥洒豪情;她将军人作风融入港口企业,用拼搏奉献书写人生华章;她志愿加入到社区建设行列,用文明创建行动彰显魅力;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灾难,用忠诚与担当印证入党誓言。
2016年1月,张辉从武警天津总队转业到天津外轮理货有限公司,在公司安全环保部从事安全管理工作。5年来,用执着和追求精心做好本职工作,与同事们一道攻坚克难,全身心地持续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了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1515天,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和外部评审机构的一致好评。她转业到公司的5年多时间,多次被评为天津港和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和先进生产者,是公司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女汉子”。
张辉的工作干劲、工作能力、工作精神、工作作风,从哪里来?这就不得不简要叙述一下她在部队时的经历。她是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融入到港口企业,体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使之发扬光大,这是她的工作精神之源。
张辉曾是武警天津总队上尉警官,17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她的坚强意志和果敢作风。在每次执行重大安保和抢险救灾任务中,她都英勇无畏,不怕艰难险阻和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军人的使命担当,圆满完成了亚欧财长会议、北京奥运会、达沃斯论坛等重大安保任务30余次,参加汶川地震、蓟州区山火等重大抢险救灾任务4次。尤其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她冒着酷暑,连续执勤56小时,因体力不支,昏倒在地。送往医院后,医生建议住院休养,苏醒后的她,没有答应,执意返回执勤一线,直到奥运会胜利闭幕。她在滨海新区多次参与组织指挥了围堵、捣毁犯罪团伙,曾拔掉横行一时的“飞车党”“诈骗党”等黑恶势力。她曾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天津市国庆60周年安保工作先进个人、并获得武警天津总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人民武警报》曾以“武警上尉张辉:谁说女子不如男”为题,宣扬了她的感人事迹。天津广播电台直播采访,称赞她是天津武警军人的优秀代表。
2016年,张辉转业到天津外轮理货有限公司,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当她走上这一工作岗位后,不被有些同事看好,都觉得安全管理工作是男同志干的活儿,女同志干不了。为此,张辉没有退却,没有茫然,没有畏惧,没有打退堂鼓,而是义无反顾,保持部队那种不服输的韧劲,“谁说女子不如男。”坚信男同志能干好,女同志照样可以干好。她以“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精神,横下决心,立足岗位,从零做起,从头学起,从头干起,一定要在新岗位上实现一个转业军人的人生价值,争就争第一,创就创一流。为此,她自掏腰包5000余元购买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书籍和课件,刻苦钻研学习,掌握工作本领。工作中,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进而养成了一种学习习惯。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经常深入理货现场,熟悉理货作业环境,理货作业流程,了解和掌握理货作业哥哥环节和安全管控点。经过半年的学习和研究,较快进入工作角色,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较快上手,成为了安全管理工作骨干,独当一面。她几年如一日,积极摸索理货行业安全生产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安全操作规程39个;修订完善生产安全事故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11个。安全管控措施达到横到边、纵到底、全方位、网格化、全覆盖,做到应有尽有,不留空档。同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双重预防机制、网格化管理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为不断提高广大理货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她自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案,经常深入基层普及安全生产知识,组织和指导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通过各种有效新式,引导员工在安全生产中做到应知尽知,应做尽做,不断强化员工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从思想上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在实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张辉深刻体会到,光有制度、措施和SOP安全操作标准等还不够,必须要加大现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督导检查隐患问题整改。她不徇私情,敢于直面问题,紧盯问题不放,直至隐患彻底清除。
张辉在从事安全管理的5年多时间里,一心扑在工作上,几乎每天加班加点,节假日很少休息,有时遇到急重任务时,更是拼命干,常常工作到深夜,转天依旧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参加工作的这21年来,经常有人说她是“工作狂”“拼命三郎”。这一点不假,由于她勤学上进,也由于她善于总结经验,在学术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论文。2018年,她撰写的《以科学理念筑牢安全底线,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文,荣获天津市安全生产月征文活动一等奖。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身先士卒,挺身而出,逆行而上,放弃春节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战斗。为保证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她带头上岗值守,喷洒消毒液,测量进入人员体温;带头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带头做好员工思想稳定工作。积极参加集团工会组织的“难忘的二月”征文活动,撰写的《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一文获得集团公司一等奖,而后又有感而发,写出了《从全球疫情防控战斗,看东方大国的重大力量和责任担当》发表在报刊上,鼓舞港口广大员工战胜疫情的斗志,彰显了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冲的上、豁得出,无私无畏精神,为公司和天津港双战双赢做出了应有贡献。
她在平时喜欢读书,爱好写作,经常用笔书写港口建设发展的美丽画卷,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20余篇。她还积极参加集团组织的各类征文活动,曾三次获得一等奖。其中,散文作品《津港码头工人赞》获得天津市职工颂祖国征文活动二等奖,并收录到《纵笔讴歌新时代》一书中。
张辉不仅在企业表现突出,热衷于社区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志愿者应有作用。《滨海时报》以“做好文明创建‘三大员’,无私奉献为社区”为题,报道了张辉服务于社区的创文事迹,成为了社区志愿者的学习榜样。
面对称赞与荣誉,张辉不骄不躁。谈及未来,她表示: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期待,更好地与公司广大员工团结协作,做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扛起一面旗,带动一大群,把使命担当融入血脉,用执着信念书写党员华章,用实际行动筑牢安全屏障,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图片

李建军 兰州水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建军,男,1971年3月生,中共党员,兰州水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7年多的时间,他扎根在黄河兰州段一家水运企业,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创新的管理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探索出一套内河航运企业生态环保、高效创新的发展模式;打造出继中山桥、黄河母亲之后又一张属于兰州的黄河文旅名片。

以实干促发展,开通水上公交航线
2014年,李建军同志来到公司前身兰州水上公共巴士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主持全面工作。他坚持问题导向,利用黄河穿城而过的独特优势,于当年6月开通首条水上公交航线,极大缓解了陆上交通压力,水上公交被市民游客赋予“小蜜蜂”的昵称。
以创新助发展,打造文旅品牌
李建军同志抓住黄河穿越兰州市主城区的独特地理优势和两岸丰富的自然、文旅资源,以打造黄河文旅名片为目标,多举措发展水上旅游产业。立足文旅主题推广,以船舶码头为基础,打造兰州“夜游黄河”新品牌。围绕黄河兰州段水运文化旅游资源,开展以“夜游黄河精品航线”为先导的水运旅游服务,在不断巩固“夜游”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品牌化、名片化,提高项目在市民、游客中的知名度;同步实施日间水上旅游服务,港区多元化经营与景区化改造等涉水旅游综合开发服务项目。
以生态促转型,以转型保生态
为落实黄河生态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李建军同志带领公司职工探索出一条生态发展之路。一是改进船舶设备。对接行业主管单位,接收黄河兰州段唯一一艘用于趸船污、废水收集的特种船舶,自筹资金帮助各趸船经营户改造污水收集箱等设备,趸船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码头船舶生活污水回收罐集中上岸,通过管网排放至城市污水处理厂,有效避免船舶生活污水直排黄河,造成污染;二是加强水运行业环保自律。自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签订企业环保责任书,定期组织职工清理河道垃圾,在冬季喂食候鸟,彰显黄河兰州段良好的生态环境。
以安全保发展,育英才强企业
2017年,李建军同志紧抓水运专业人才考培分离契机,筹建了西北第一所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的船员培训学校。为发挥公司人才优势,他主导成立了以技术力量为骨干的“技术领导小组”,为技术人才发展和参与企业治理创建了有效机制;强化“以老带新”师徒培养体系,在缩短技术人才培养周期的同时,激发出广大一线职工创新热情,技术创新发明屡获大奖,船员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卸式抛石船”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自压导流管降温技术”,获得了《第十届全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轮机班组、驾驶班组获得“甘肃省创新型班组”称号,其中“自卸式抛石船”提高了黄河兰州段航道养护工作效率,节约了养护成本;“自压导流管降温技术”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30多万元。
以专业稳发展,防风险守家园
2018、2019年黄河兰州段遭遇洪水,为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灾害,李建军同志未雨绸缪,与班子成员共同决策,启动公司沿岸各码头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购置新型船舶,与各大酒店、旅行社合作,拓展水运旅游业务;为守卫洪水中的码头、船舶,暴雨中,他身先士卒,第一个跳下河岸,在洪水中加固系缆,抢险救援,彰显了企业一把手的担当使命。在他的带领下,经过36小时的日夜鏖战,水上公交恢复正常运营。2020年新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冷静应对,在春节前夕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时储备防疫物资;迅速做出停航决定;积极联系社区,组织员工参与社区党员先锋岗联勤值守;向相关单位捐赠千余件消杀防护用品,彰显国企使命。
李建军同志尊重规律、鼓励创新、注重培养、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力量,用辛勤的汗水诠释了一名港航人的责任和担当。
图片

林瑞法 瑞安市北麂航运有限公司经理兼机务


白天开航夜里守船,“船老大”林瑞法三十五年守护“孤单航线”

凌晨4点起床,4点30分上船检修机械,早潮时分,迎着朝阳从北麂出发前往瑞安。8点40分左右抵达瑞安,打扫清洁检修,夕潮时间,踏着晚霞从瑞安回到北麂。夜晚,在村里晚饭梳洗完毕,枕着海风,在船上入眠。
北麂—瑞安,38海里,早潮开航夕潮归航,这是一条没有固定时间的航线,也是北麂到瑞安的唯一航线。从一艘帆船,到抗九级风的“瑞安北麂”号,“船老大”林瑞法见证过辉煌,也经历过萧条,但是初心依旧,白天开航夜里守船守护了这条“孤单航线”三十五年。
爱岗敬业,三十五年如一日的“船老大”
故事要从林瑞法爷爷说起。约在清末时期,当时北麂来往瑞安、平阳、洞头等陆地没有交通船,林瑞法祖父就用捕鱼的风力渔船帮村民往返捎点东西,遇到要紧的事情偶尔也带个人,这是北麂—瑞安这条航线的雏形。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北麂出来,1980年,林瑞法父亲着手成立了北麂运输队,当时的运输船属于公有资产,林瑞法父亲以乡里干部的身份负责船上一应事务,船员们都习惯叫他“船老大”。
1985年,16岁的林瑞法子承父业,第一次踏上北麂交通船跟着父亲开航,这一“航”就是三十五年。当时,北麂到瑞安只有这一艘客轮,他从船上的水手做起,每日基本都在船上,学习与航行有关的所有知识。每逢船在北麂靠岸,干完检修和擦洗的活儿,他就睡在船上,吹吹海风、看看星星;每逢船在瑞安靠岸,他回家也没闲着,晚上要做好每趟航程的收支台账,编排开航时刻表,研究文件政策,这桩桩件件小事充实了他的每一天。
作为“船老大”最重要的就是保障乘客安全,三十五年来林瑞法开航前都会至少提前一小时到船上仔细检查仪器和零件,检查货仓和乘客的行李,了解天气变化进行风力预测,凭借他的勤勉细心,他的船至今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2011年至2020年,他连续六年被瑞安市港航管理局评为先进个人。
乐于助人,不忘初心得人心“邮递员”
“北麂有事找老林”,这句话在北麂广为流传。海岛交通极其不便,村民时常找他代买或者转交东西,他就像岛上村民的“邮递员”,无论是他熟络或者不熟络的,只要事情交办与他,他都会毫无怨言将事情完成。
时间拨回到二十年前,当时瑞安电话尚未普及,因为航行时间的不确定,船靠岸后有些东西一直没人来取,林瑞法会一一把东西送到交办人的家中。有一次,北麂乡东联村村民郭定主让他带500元生活费给在瑞安上学的儿子,不知道怎么的,钱不见了,他就让那个孩子把银行卡号发到他手机上,自己掏了500元汇给孩子。十几年前,有人托他给北麂乡东联村一位长辈带一万元,该长辈将钱不慎遗落到接驳的小船上,林瑞法看到后,赶紧将其送回。
林瑞法不善言辞,但他的善心感染着来往的乘客,每逢船在北麂靠岸,就有村民邀他回家喝杯小酒。遇到节庆的日子他出航到北麂,村民也会热情的把麻糍、粽子、月饼等节令吃食送到船上。每一次他都客气的说,都是自己人,顺手的事,不要紧。
无私奉献,主动担当扛责任“守护者”
北麂岛是瑞安最大的海岛,总人口1千多,进出岛全部依靠瑞安至北麂航线。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在他的努力下,小船换大船,旧船换新船,船开起来更安全,村民们坐着也更舒服。
在林瑞法的航行生涯里,北麂到瑞安这条航线,一共换了四次船。第一次是1986年,从一艘帆船换成一艘价值7万元的木质客船,航行时间从原来的五个半小时缩减到四个半小时;第二次是1989年,这一段时间是这条航线的黄金时代,船型升级为200客位的二手钢制客船,航行时间缩至四个小时;第三次是1996年,该航线开始没落,一艘全新的98客位的钢制船取代了二手船,航行时间缩至三个半小时;第四次是2016年,林瑞法终于迎来了他心心念念的抗九级风力的388客位的“瑞安北麂”号,航行时间也缩短至2小时40分。
“抗九级风,是船只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瑞安北麂’号就像是我的一个梦想。”林瑞法说,随着经济的良好发展、百姓生活品质的逐步提高,近年来前来旅游、海钓的游客络绎不绝,开了21年老船有了出行风险。在他的努力下,先后花了两年时间,定制了这艘依照瑞安乘客量、水位、风力进行打造的“瑞安北麂”号。
守护这条航线仿佛让他有了使命感。北麂往返瑞安一趟的油费需要小1万元,需要100位的乘客才勉强支撑油费,但遇到旅游淡季客流量少,船上常常只有十几位乘客,船票收入远远平衡不了油费,交通船也照样开航。“如果不开,在北麂的人上不来,在瑞安的人下不去,粮食和生活用品也运不下去,群众不方便,社会不稳定。我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林瑞法说。
这一条“孤单航线”将北麂与瑞安相连,作为瑞安北麂航运公司负责人,林瑞法俨然是这条航线的“守护者”。“我前半生35年是在船上度过,后半生也依然会在船上度过,‘瑞安北麂’就像是我的另外一个孩子,开着它迎来送往两岸的游客和村民,都让我特别的满足,仿佛就成了我必须要做的事情。”林瑞法说。
图片

吴爱图 象山县汽车轮渡有限公司农村渡运公交分公司船长兼驾驶员


铜钱礁岛位于宁波市象山县石浦港的东北角,岛上通往石浦镇唯一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艘“象农渡98”轮。吴爱图是这艘轮渡船的船长,从17岁登船至今32年,她一直坚守在这条小小的渡轮上。

为帮父亲分忧,17岁的姑娘登上了轮渡船
吴爱图的老家也在岛上,家中有4个兄弟姐妹,吴爱图是长女。母亲去世后,父亲承包的渡船急需一个帮手,作为家中长姐,17岁中学毕业的吴爱图没有找其他工作,选择上船,一开始只是做些买票收费的活儿。父亲见她细心稳重又有胆魄,就乘着空闲的时间开始手把手教她开船。很快,吴爱图就已经能熟练掌握掌舵的技术。
渡船早上6点开航,晚上6点收班,一天累计来回30多趟,每趟航行五六分钟。这艘渡船每日往返于石浦延昌码头和铜钱礁渡埠之间,途径小山供油码头,没有航班航次,到码头接完乘客就开船,年均客流量约为15万人次。从17岁到49岁,吴爱图已在这条水上航线上运送了450余万人次。
这些年,岛上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工作,目前留在岛上的只剩下六七十户人家,大多数为老年人,吴爱图仍然坚守在这条小小的渡船上,每天往返于小岛和大陆之间,保障村民们的日常出行。
丈夫为救乘客离世,她忍痛坚守承诺
船上的工作充满艰辛,做这行的多是男子,女船长更是凤毛麟角。象山有四位女渡工,女船长只有吴爱图一人,她也是宁波市唯一一个农渡船女船长。因为没有年轻人愿意接手,父亲年岁大了以后,将船全权交给了吴爱图。吴爱图答应父亲,自己会做好这份事业的接力,不让村民为出行犯愁。那些年,吴爱图和丈夫一同运营渡船,夫妻之间默契配合,船上的日子单调重复,倒也踏实。但是2016年12月的一天,丈夫去救一位落水乘客,人救上来了,可她的丈夫却再也没有回来……吴爱图觉得天都塌了,熟悉的地方变成了永远的伤心地,她一度想放弃开船。
岛上的居民来看她,村委会主任也来了,劝她振作起来,重新开始。“毕竟她还年轻,水面情况熟悉,开船小心谨慎,当时真找不出比她更适合开这条渡轮的人了。”村委会主任说。
一个多月里,吴爱图在夜里辗转难眠。她想起了对父亲的承诺,想到渡船是整个岛上居民出行仅有的交通东西,船不开,这个小岛就会跟外面失联。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年纪大的,又不会开,那村民们怎么办……思来想去,最终,吴爱图又走上了渡船,回到了驾驶舱。自那以后,一时找不到新搭档,只能靠自己撑起这艘船,延续这份事业,保住全岛村民唯一的出行通道。
安全驶航,守护岛民出行平安
每天,吴爱图在几平方米的驾驶舱里从早忙到晚,不仅枯燥,有时也很危险。“有一次涨潮了,一排船的缆绳断了,那排船顺着潮水压向我开的渡船,当时我吓坏了,赶紧掉头,逃过一劫。”吴爱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是心有余悸。铜钱礁岛停靠了100多艘渔船,这对每次停靠渡轮是一个考验,但吴爱图凭借精湛的技术和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从没出过一次事故。
30多年来,这个小小的驾驭舱简直就是她的全世界。每天作业12个小时,中午只有45分钟的吃饭时间,煮个泡面或者吃份码头附近卖的快餐,是她最稀松的日常,吃完稍微眯一会儿,就要继续投入工作。开完最后一班,常常还要到下到船舱逐项检查轮机运作是否正常。
因为没有换班的渡工,且渡船采用“以渡养渡”和承包经营的模式,这么多年来,她唯一一次离开宁波,是送女儿去温州读大学。
2018年年底,象山推进渡运公交化改革,注册成立了象山县汽车轮渡有限公司农村渡运公交分公司,开始定船只、定航线、定航班的“公交化运营”。像吴爱图这样的老渡工均被纳入公司统一管理,她30余年如一日坚守在渡轮上的故事也终于被更多的人们知晓,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新网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为这位石浦港上的“摆渡人”点赞。2019年,获评“宁波好人”;2020年获评“浙江好人”、“最美象山人”;2021年获评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道德模范。
“浪的执着,礁的顽强,舵的责任。船再小,也载着生命。三十二载的坚守,四百五十万人次的从容摆渡。每个传奇的背后,隐藏着坚守和执着。涛拍浦港岸,风颂船女心。”最美象山人的颁奖词如此称颂她。
图片

庄岩雄 福建东方海运有限公司部门经理


2020年2月农历春节期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最凶猛的时期,严峻的形式、突发的状况,考验着党和政府的决策和部署;考验着人民的信心和勇气;考验着民生企业的担当和责任;也考验着国有航运企业应对疫情的服务保障能力和奉献精神,更考验着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党性意识和党性修养。作为东方海运疫情防控督导服务一队队员、安全监督部经理庄岩雄同志用实际行动向公司党总支、疫情防控领导工作小组递上一份践行初心使命的满意答卷,主动请缨到司属台湾航线船舶“东方顺”轮顶岗,担任船长,保障船舶正常运营。

最关键的时候,党员站出来
2020年2月,福建东方海运有限公司船舶“东方顺”轮原船长因家中母亲年岁已高(94岁),有高血压,不慎摔伤,脑动脉出血在医院治疗,急需回到老人身边照顾。在这关键的时候,一边是公司面对船员市场用工紧张,一时难以立即派遣合适船长上船交接工作,一边是船员看着家人从微信视频传来的老母亲躺在地上、不忍目睹的血淋漓场面,却不能前去尽孝的焦急心态,庄岩雄同志得知情况后,他说,这个时候,自己必须站出来,为船员朋友、为公司解忧。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共产党员就是要在最关键的时候,把责任扛起来。正值四十而立之年的他,家中小孩停学不停课,正在上网络课程继续接受学习教育。2月11日,他当即赶到连江老家把家中老母亲接到福州家中帮忙照顾小孩。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后,他就做好了上船工作的准备,携带好个人有关适任证书、船员服务簿、健康证书和个人生活用品等,按照船舶的到港作业计划,于2月12日赶到马尾边防办理登轮手续后,从马尾青州港登轮工作,唱响了共产党人逆行战“疫”的响亮赞歌。
最危险的地方,党员冲上去
为有效控制疫情,随着封城、小区封闭式管理、交通管制、对重点人群进行监控等防控举措的施行,各大港口也开始加强对船员和船舶安全状况的监管,禁止船员上岸。船舶工作空间有限,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内要有效保障船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对外要应对靠离泊港口严格的防疫检查、繁杂的工作程序,对船舶安全管理工作也是一大挑战。最困难的地方,身为党员冲上去,更加不能叫苦。在海边长大的庄船长,饱受大海宽广胸怀的熏陶,他乐观、阳光、帅气。多年的海上生活,经过海风的爱抚,他脸上的皮肤略微显得有点粗糙、黝黑,但脸上写满了刚毅和果敢。庄岩雄同志到船交接工作后,按船舶既定作业计划,2月13日将开船到江阴抛锚,16号靠江阴装货去高雄。在船工作期间,他牢记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公司领导班子在临行前的嘱咐,把船舶安全、船员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保障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同时,全力抓好船舶的安全管理。
庄岩雄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递交了一份共产党员关于践行初心使命的答卷,在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入党誓言。他勇于担当的精神、甘于奉献的无私、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值得赞许值得学习。
图片

丁艳 南京长江油运有限公司副部长


2020年12月18日下午,长航集团召开2020年数字化工作会议。会上,长航集团董事长张锐为招商局集团数字化工作先进个人丁艳颁发了奖杯。

丁艳现任南京公司技术信息部副部长,作为信息化部门的带头人,时刻不忘组织的信任与重托,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南京公司的数字化应用不断拓展,技术赋能效应逐步显现。
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解困境
2017年初,因公司信息中心有三名同事被调离,导致部门人手严重不足,信息化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借调了任发展运营部副部长的丁艳同志来支持信息中心的工作。期间她与信息中心同事通力协作,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顺利完成了公司视频管理系统升级、船舶运营管理系统等项目建设工作。
尤其在船舶运营系统建设过程中,为深度参与系统的开发和运维,公司选择了与有航运业务经验的开发商联合开发的方式,以保障项目有效推进。但由于开发商项目经理对油运业务理解不够,产品需求分析不到位,简单将定制开发项目定位为产品实施项目,导致一阶段交付成果与实际业务差距较大,浪费了大量时间和资源。乙方项目经理也随即离职,面对项目可能失败的风险,丁艳主动承担了项目经理的大量工作,带领项目组加班加点,每天总结设计研发中的问题,追赶进度,逐步将项目拉回了正轨。
在项目建设中期,由于承担开发任务的主任工程师退休不能返聘,项目又面临人手不足的困境。丁艳没有放弃没有抱怨,带领部门同事分担了开发任务。白天要主持部门事务和项目推进工作,她就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抓紧编写存储过程,设计开发报表。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6月底系统得以成功上线,因业务主线完整,功能实用,为长航集团油散运营管理系统项目的快速上线打下了坚实基础。
善于领导,团队能力有提升
自丁艳负责信息化工作以来,不仅自身勤于学习,也经常组织内部技术交流,善于把压力转化为团队奋斗的动力,成功打造了一支既有团结合作精神又有战斗力的数字化团队。
为了快速解决管理部门的痛点,她组织部门人员利用帆软报表平台,自主开发轻应用,建设了公司数字化运营平台,逐步上线了船舶证书管理、船存备件实时管理、领导任务督办以及周报管理等模块,实现了信息共享,提升了管理效率。2020年8月,该平台获得了帆软2020年第三届数据生产力大赛最具业务价值优秀奖。
不懈努力,数字化转型结硕果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亚于一场改革,部分领导不够理解,有的同事敷衍,但丁艳面对组织的新期待,锚定目标不放松,有着不肯认输的韧劲。在她的带领下,信息中心团结协作不懈努力,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她主持开发培育的“化运网”电商平台利用公司经营能力和品牌优势,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及时填补了长江液货危险品运输电商平台的空白。
她主导研发的科技创新项目,动态侦测违章行为智能抓拍系统,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对驾驶台/机舱/甲板作业区域全天候的实时监控,通过主动安全预警,提升了航运安全的智能化水平。
目前,“长航集团船员培训综合管理系统”“金蝶EAS供应链升级项目”等建设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丁艳说,企业数字化转型任务艰巨,在这个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的时候,唯有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奋力前行。
图片

赖梁文 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钦州分公司调度主任


矮小的个头、瘦弱的身板,是赖梁文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个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大男孩在2014年9月进入公司后,用勤勤恳恳、不叫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和亲友。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后,他用烈日下的坚守、凛冬中的不弃诠释着爱岗敬业精神,将青春挥洒在生产一线,用“两点一线”的生活守护着班列正常发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

用青春挥洒汗水,开启通道建设发展新征程
2017年4月,陆海新通道渝桂线正式开通。面对新的业务板块和新的工作环境,赖梁文主动请缨,加入东站生产作业班组。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由于准备期时间短,钦州港东站基础建设并不完善,堆场没有明显的箱区标识、作业机械老旧等成为了作业难题。前期由于值班人员紧张,他既要配合正面吊做装车指挥手,又要在作业线外疏导车辆有序进场装车,时常要顶着烈日连续作业五六个小时。没有休息区,他就依靠在集装箱边进行小憩,不能按时就餐,就在电动车后备箱里准备一些饼干面包,利用装车的间歇狼吞虎咽。
白天,港东站没有一丝阴凉,烈日炙烤着东站箱场内的一寸寸土地,地面上反射上来的热气让人头晕眼花。装车结束后,赖梁文还要扛着比他个头还要高的电工梯一节节车板的爬上箱顶,清扫杂物,为班列的安全发运做好最后一道工作。1000多个日夜,他在东站现场值班员的岗位上默默坚守,高压工作环境下他不改初心。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推进,港东站堆场基础建设逐步完善,作业流程不断细化,值班人员陆续补充,作业环境得到了改善,班列的发运也越来越顺畅,从一周2列到一周4列,直到天天班发运。看着班列发运的频次不断增加,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用双脚丈量箱场,推助堆场系统全面落地
经过2017年、2018年的全面布局和发展,2019年,陆海新通道建设提速换挡。渝桂实现双向天天班,川桂、滇桂两大重点线路实现常态化运营,随着班列布局的不断深入,港东站堆场数字化、系统化被推上进程。
2019年初,在系统投入使用前期,现场作业与系统信息难以一一对应,为了保障装车效率,赖梁文每天进场盘箱2到4次,精准的记录箱场数据,为下列班列发运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每次装车时,他还要进入作业区,协助港东站指挥手找箱、装车,每节车板装好后,将对应的箱号、车号输入手机APP,第一时间推送现场数据至后台。
工作之余,赖梁文总是在思考怎样将工作与系统有效的结合,并积极与系统老师交流现场工作情况,提出系统改善意见建议,在经历了3个月的不断磨合和优化后,东站堆场逐步实现了系统与现场作业的同步性,使得堆场系统在后续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用行动谱写忠诚,助力通道迈向新台阶
2020年4月,因工作需要,赖梁文调到公司调度控制中心担任调度员。在新的工作岗位,他主动担当,任劳任怨。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岗位,他虚心请教,努力学习,认真安排好当班各项工作。面对班列货源充足时合理安排车辆,发现堵点、难点,就会避开堵点,不能把车浪费在没有意义的地方;在码头提卸柜机械不足时,及时反馈并沟通码头堆场调提箱计划,灵活变通倒运计划;针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他主动提出工作建议,并主动把好的方法传授给其他同事,用自己良好的表现给身边的同事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2021年3月,公司开展班组建设,赖梁文也成为了一名班组长,他继续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自己不平凡的励志人生。在他的努力下,2021年,班列装车时间从年初的7.2小时缩减到3小时左右,日装车400多组以上。
优秀的个人推动集体建设的向上发展,赖梁文所在的班组多次被评为北港集团年度“先进班组”荣誉称号,并在2019年8月荣获“2017-2019年度全区交通运输行业先进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图片

滑恒茂 中国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班轮部船务科经理


滑恒茂,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06年6月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7月进入中国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工作,现任厦门外代第四党支部副书记、班轮部总经理助理兼船务科经理兼马士基航运客户经理。入职以来,该同志工作兢兢业业、表现优异,多次获得上级单位及公司认可:2019年荣获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港务之星”、厦门外代“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荣获福建省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厦门外代“抗疫先锋”称号。

滑恒茂自参加工作以来,历任班轮部船务外勤、船务调度、船务科经理,一直从事船代现场一线操作工作。从业以来,他始终以“专家型代理,人性化服务”来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各口岸单位的要求办理船舶在港期间的所有手续、积极解决客户的业务需求。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滑恒茂毅然中断假期返回岗位,立刻投入到一线的工作当中,任劳任怨、不顾个人安危,连续奋战至今。自疫情暴发以来,船务科在他的带领下共计代理国际航线集装箱班轮近4000艘,协调处理船员健康异常及船员核酸检测等突发情况100个艘次。作为船务科负责人,每次遇到船员核酸阳性案例等危险状况,他都身先士卒,第一时间赶到船边现场处理确诊阳性船员的现场转运事宜,除了要在现场积极协调船方、海关、边检、码头等单位外,他还承担起为确诊船员担任翻译,协助海关进行行李检查、协助边检进行人证对照和必要的单证交接等工作。这些需要近距离接触确诊船员的工作,他总会不顾个人安危,冲在前面,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20年6月,厦门海港发生的第一例输入性新冠病例,面对各个口岸单位都没有相关处理经验,他每天都要接打几百通电话,只睡5个小时,最终成功处理该案例并赢得了船东和口岸单位的一致肯定。
作为一名党员和一线船务外勤的带头人,滑恒茂深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打赢这场战“疫”的重要抓手。在疫情暴发初期,滑恒茂同志严格落实科室外勤执行上级单位和公司防疫规定的相关情况,协调发放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为一线外勤营造放心的工作环境。
作为外勤科室负责人,他清晰地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疫情“防输入”必先从内部抓起。疫情期间,他多次组织疫情专题培训和专题会议,不断强化外勤的防疫意识;根据外代总公司、港务控股集团和公司下发的外勤现场操作指导相关规定,制定了《外勤防疫操作工作法》简称“四四三八”工作法;同时他严抓操作质量,制定单证申报多重审核流程,目前公司船务科每条发往海关的单证申报必须经过多重审核,而他就是最后一关的审核人。
在他的带领下,船务团队克服严峻的防疫形势,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尤其是在几家主要班轮客户的全国KPI考核中成绩突出:荣获马士基航运大中华区年度考核第二名的好成绩,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全国领先的水平;在海洋网联ONE船舶操作KPI考核中取得了北亚区年度第一名的傲人成绩。同时在疫情期间,在公司党委的有力支持下,滑恒茂多次带领团队处置重大临时委托事宜,如“约翰尼马士基”船员换船紧急回国委托,系疫情后国内首次双船并靠交接外籍船员;“菊明”轮紧急救助委托,系疫情后厦门港首例公海无动力船舶救助;“冠城”轮病危船员紧急救治委托,系疫情后厦门首例公海船员海港救助;“诺德潘德”轮和“亚洲远征”轮临时加油委托;“以星休斯顿”轮港内更名及吨税变更委托等,得到了相关委托方的高度认可与赞赏,也收获多封感谢信。
越是重要关头,越能映照初心;越在关键时刻,越显担当精神。平凡的岗位坚守,不平凡的理念坚持,滑恒茂以身作则,立足岗位,主动担当,带动科室外勤发挥了“船舶守望者,港航连心桥”的公司党建品牌效应,为厦门港铸就起一道坚实的“防疫警戒线”,充分体现了厦门港航人的责任担当。

蔡连财 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货运技术中心总经理


“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学”,与蔡连财共事多年的特运半潜船资深港口船长付绍洪说。

认识蔡连财的人都说他的英语水平顶呱呱叫,和外国人交流零距离;计算机技术顶呱呱,工作需要编个小程序无压力。其实蔡连财并非科班出身,这两项技能都是他“自学成才”。
1991年从集美航海学院毕业怀着船长梦来到公司时,蔡连财“深深感到自己的英语水平距离实际工作需要有很大的差距”,于是开始坚持不懈地学习英语。六大本64开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生词,五六个被听坏的录音机、随身听,一百多盒英语磁带,记载了他毫无取巧的学习英语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10月,蔡连财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公司英语技能测试,被选拔赴美国休斯敦参加DP动态定位系统培训,成为新造半潜船泰安口轮的接船储备人员之一。
此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船舶应用越来越广泛,蔡连财开始自学计算机。
2000年1月,蔡连财自己组装了一台赛扬366,以大学BASIC语言为基础,他刻苦钻研电脑编程,结合工作实际开发了恒向线计算、测天定位计算、罗经差计算、水尺检验、中英版潮汐附港修正、分时自动计算、大圆航线计算等一系列专为航海人量身订做的小软件。
2006年在康盛口轮任职大副期间,经多次试验修改,蔡连财成功开发出实时通讯软件CAI LINK(Co-ordination And Information LINK)。该软件的开发使用,结束了靠对讲器大呼小叫、双手高举黑板来报告船舶状态的时代,极大提高了半潜船滑装作业的效率。英国专家甚至为此特意提醒中方对CAI LINK软件进行注册和版权保护。
英语和计算机两项“辅助必杀技”的修炼,不仅铺垫了蔡连财扎实的成长之路,更为他打开了新领域的大门。
2011年6月,中远海运特运组建成立货运技术中心,蔡连财被委以重任,担任副总经理并主持工作,任务主要是为半潜船、重吊船提供货运技术支持。作为拥有近十年半潜船管理经验的资深船长,蔡连财在半潜船这一块轻车熟路,而重吊船方面则有待探索。
“航线提出的关于重大件、件杂货方面的货运技术支持要求,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我来说几乎都是新问题。”每天面对新的挑战、新的难题,蔡连财“如履薄冰”。
当船员时,蔡连财有一句“名言”:一名好船员,就是让船舶领导放心的船员。“让人放心”,从船舶一线到岸基管理,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了更好地掌握半潜船压载操作技能,蔡连财曾前前后后爬遍了泰安口轮的35个压载舱;为了了解DP动态定位系统操作,他自告奋勇协助高薪聘请来的专家工作,在DP控制台一站就是14个小时。
当船长时,大一点的甲板作业和工程项目,蔡连财都不分昼夜守在现场;为精益管理,他还设法通过调节压载水、保持合适的吃水差来提高船舶航行速度,节省燃油。
货运技术中心成立之初基础薄弱,如同一张白纸。“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主要是公司重吊船、多用途船像‘下饺子’一样投入营运,而货运技术中心的货运工程师都是从院校应届生招聘,他们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港口船长的数量,虽然不断地补充,但是仍然赶不上新造船的速度。”
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带来的忐忑和焦虑,曾经让蔡连财“苦不堪言”。然而,既然公司信任,把这样的重任交给了自己,就必须“做好这份工”。
梳理货运技术管理流程,提升货运技术质量;建立共享机制,在团队及各部门内普及货运技术的运用;突显船队实力与货运技术,辅助市场营销……
蔡连财十年如一日地带领货运技术中心持续推进货运技术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货运技术水平和团队战斗力不断提升:制订各类货物装卸和绑扎标准,统一港口船长工作规范,2014年7月发布《货运技术汇编》,为方便快捷完成各种运输方案打下了坚实基础;针对货物预配薄弱环节引进Microsoft Visio 软件,实现了30多条船的VISIO配载图全部量身定做,这个做法在中国船公司中是唯一一家;针对高端客户需求组织编写了18个货运技术文件,使重大件系固、衬垫、吊装等关键环节作业实现了自动计算;建立“大丹霞”系列重吊船舱盖的有限元模型,为该系列船露天甲板装重件所需的准确校核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半潜船领域,我们通过引进外部技术,例如早期的NobleDenton,现在的DNVGL,在实践中反复应用,掌握了相关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例如在执行Yamal项目、TCO项目、壳牌的Appomattox项目时,我们完善了工作流程、技术模板,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半潜船运输管理的技术积累,也为重吊船管理提供了借鉴和支持,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今,只要不是船舶硬件的局限,竞争对手能做的、敢做的,我们都能做到,特别是在海上平台DP整体安装方面,我们的成功案例比竞争对手多得多,市场评价比竞争对手好得多。”从花钱请人做技术方案到完全自主设计方案,从技术受制于人到开创业界先河,蔡连财带领他的技术团队通过坚持不懈的辛勤耕耘,使特运货运技术中心成功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
成立十年来,货运技术中心跟随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步伐,不断积累经验、挑战极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案例:首创重吊船单航次承运8台整机RTG;全球首次在海况恶劣的西非海域成功实施海上平台“运输+安装”;吊装运载体积超16000立方米巴西奥运渡轮;联吊能力700吨的重吊船成功吊装670吨拖轮;5万吨半潜船祥瑞口轮成功浮托安装22115吨超重石油平台;10万吨半潜船新光华轮成功装载超3万吨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FPSO)“希望6号”、超4万吨壳牌Appomattox项目TLP主体结构、242米长浮船坞。此外,圆满完成某国外核电项目等多个全程物流项目,圆满完成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项目YAMAL项目,顺利中标并圆满执行全球最大油气开发项目TCO项目,以及圆满完成陵水项目、冰龙项目……
这期间,特运货运技术中心团队曾无数次面对“不相信能装上去”等各种质疑,又或是其他种种困难带来的严峻挑战,但每一次,蔡连财总能带领团队迎难而上,解决问题。
10万吨级半潜船新光华轮成功装载31740吨的“希望6号”平台时,蔡连财亲到现场指挥,随机应变,圆满完成装货任务,创造了公司半潜船队装运单件货物最重、圆筒型货物体积最大双纪录。
有一次,公司大II型船在韩国装3件480吨重罐体,去波斯湾内港口。每个罐体只有3个底座,每个底座承重160吨,只能装在露天舱盖上。困难重重,如何衬垫才能保证安全?蔡连财认为,做大事绝不能图一时之快,绝不能有侥幸心理。凌晨2点多,他给船长打了电话,要求推迟第二天的装货。当时还在西南季风时期,阿拉伯海海况不会太好。推迟装货将损失一天船期,但至少是可见的有限成本,若发生事故,如此高价承接的市场货,损失不可估量。经过沟通,最后各方同意推迟一天装货,为采取更加安全可靠的措施留足了时间。第二天,蔡连财组织相关人员开会,研究确定方案。船长积极配合,顺利倒出最佳位置,衬垫、系固方案得以完善,最终安全完成装载运输任务。
在蔡连财看来,办大事也不能畏首畏尾,怕这怕那,否则什么也做不了。有次“祥云口”轮在巴西装载2座旧半潜式平台。由于业主申报货物重量严重不符,导致船舶稳性不好,接近安全极限值,船舶不敢开航。蔡连财组织技术人员重新核算。凭借丰富的操船经验,扎实的技术理论,他果断认为,安全可控。为尽早开航,他专程飞赴巴西上船,对方案做了详细的解释和指导,让船员吃下定心丸。最终,“祥云口”轮又创造了一个接近极限的成功挑战。
“蔡总在货运技术中心就像一根定海神针”,货运技术中心重吊船板块的瞿明亮副经理这样评价蔡连财,“每一次,只要有他在,大家的心就会变得很安定,有底气。”
货运技术团队对蔡连财充满信心,蔡连财更为自己的团队感到自豪。他说:“现在的货运技术中心就像一位毕业于知名学府,工作了五六年的年轻人,既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同时又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正努力成为行业的翘楚。”
盛誉归来,驶向远方。任何行业的竞争,最终都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没有过硬的技术,就没有竞争的底气。
今天,凭借卓越的货运技术,中远海运特运品牌形象、市场声誉不断提高,逐步抢占欧洲海运强国的市场份额,公司半潜船、重吊船货运管理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而DP浮托安装这项极具难度的海上作业,这项海上油气平台安装领域的尖端技术,中远海运特运是无可争议的业界领导者。蔡连财则是这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灵魂人物,在业界享有盛誉,在国际半潜船作业技术领域独树一帜。
经得起多少磨砺,就享得起多大盛誉。中远海运特运迄今已完成全球20个DP动态定位浮托安装项目中的18个,在该领域处于绝对领跑地位。
2019年,蔡连财入选交通运输部科技专家库。同年9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称号。
2020年,随着“蔡连财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立,特种船相关技术研究、专利申请接踵而来。2020年度以他为项目组长的各级课题5项,已申请专利6项。
2021年,经国务院批准,蔡连财获享2020年政府特殊津贴。
如今,蔡连财带领的货运技术团队,从创立之初的16位成员,增加到现在的40多位。他带领的货运技术团队先后获得广东省工人先锋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广东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时至今日,货运技术中心已成为中远海运特运的一张闪亮名片。“过程虽然艰辛,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基本上充分发挥了公司船舶的硬件能力。我们的货运技术团队也显著壮大了、成熟了。我们可以说是向公司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蔡连财如是说。
图片

孙兵 中远海运客运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经理


孙兵,1996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系船舶驾驶专业,毕业分配后,先后在任职大连海运船舶驾驶员、中海客运航运部经理助理、中海汽车船商务部经理、中海客运企划部主任等职,现任中远海运客运有限公司运管中心总经理。曾从事船舶驾驶员、船舶调度、商务管理、企业管理、业务经营等关键岗位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他能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奉献,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各项工作想在前、干在前,充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突出的业绩、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评选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资委“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以及被集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发挥出了中层干部的中流砥柱作用,为加快公司转型发展和提升经营业绩做出了突出贡献。其先进事迹如下。

开拓进取、刻苦专研
孙兵政治立场坚定,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业务上,勤于钻研,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并用以指导经营生产。在中远海运客运工作期间,身兼多职,多个岗位都能以极大的热情和钻劲,学习本专业的知识。由于他的勤奋和钻研,他的业务知识得到很大提高,他用所学知识,和他所在部室的同志积极探索、为公司发展和生产经营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新思路、业绩突出
孙兵在十几年的客运工作中,能根据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样一个任务,他总能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更早更高效第地完成。由于工作出色,2016年被评为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企划部工作期间,最先完成了与主要竞争对手全方位的优劣势比较、主持完成了东营航线、龙口航线、潍坊航线、北海-下龙湾航线、海口-珠海航线、西沙航线等的论证、活畜船运输市场调研、光租船项目论证、公司运力布局论证、技改项目论证、对外投资项目论证等工作。企业管理方面,主持推进上海分公司整体划转上海海运,上海海运股权划转、中海客运增资等工作。具有高级信息管理师资质,对信息化工作有专业认知,任职期间,主持完成了公司售票系统服务器升级改造、网上营销售票服务平台系统开发、E海通网络船舶应用等信息化项目,在航运系统、售票系统日常维护、公司网站开发等工作上,出具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公司信息化A级达标。
甘于奉献,忘我工作
孙兵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甘于奉献,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十多年工作期间,都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得失,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并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各项任务。2016年7月,根据公司安排,该同志任职运管中心总经理,能够认真贯彻执行主管领导的总体经营思路,密切跟踪市场,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市场脉搏,为公司创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市场的准确把握,不但维护了公司的利益,赢取了效益,同时树立了“中远海运客运”在渤海湾客滚市场上的良好形象,对市场秩序的有效维护,使我们在同业中取得了很高的声誉,也赢得客户的尊重。他的所作所为,也带动了他周边的同事,奋力拼博,爱岗敬业,致使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作风严谨,清正廉洁
孙兵作风优良,为人正直,遵纪守法,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关心职工,团结同志,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能以身作则,为同事做出了表率。能做到办事不推诿,遇难不回避,做到不贪不占,不损害集体利益,清正廉洁。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