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上海实践

2019-11-14 09:17:13

近日,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显著提升15位,位列全球31位,其中跨境贸易指标上升9位,位列全球第56位,完善营商环境便利度取得进一步成果。其中,世行报告今年重点确认了上海口岸“实施货物提前申报”“优化海关监管”“升级港口基础设施”和“公布进出口合规费用”四大方面改革措施,这四方面改革对压缩通关时间,降低合规费用起到显著成效。

口岸通关创造新速度

今年是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实现自参评以来的最好水平。10项评价指标中,除登记财产、获得信贷排名有后退外,其他指标排名均有提升,特别是办理施工许可证、保护少数投资者排名提升较快,分别提升了88位和36位。跨境贸易指标上升9位,位列全球第56位,得分86.5,助力营商便利度总体提升,跨境贸易涉及环节和主体较多,通关便利化改革事权又多涉及国家口岸部门,因此进一步大幅度提升的难度更大,取得现有排名实属不易。

世行报告显示,在跨境贸易的8项二级指标中,我国进口出口边境合规时间、费用与进口单证合规时间和费用涉及的6项指标上,较去年有较大改善,出口单证合规时间和费用与上年持平,但上海口岸这6项指标均取得进步。

出口方面,上海口岸港口物流作业耗时从23小时压缩至18小时;与海关监管相关的报关费由30美元降为23美元,与港口物流作业相关的费用由275美元降为226美元。进口方面,海关作业时间由11小时压缩为4小时,港口物流作业时间由48小时压缩为36小时;报关费用由45美元降为30美元,与港口物流作业相关的费用由290美元降为200美元。

此外,上海口岸出口单证由7项减为6项,进口单证由11项减为8项。进口单证压缩单证时间和费用成效尤其明显,进口单证合规时间由24小时压缩为11小时,进口单证合规费用由120美元降为75美元。

与新加坡相比,新加坡进出口单证合规耗时较上海低;出口边界合规费用上海低于新加坡86美元,但出口单证合规费用、进口边界合规费用和进口单证合规费用上海分别高于新加坡33美元、10美元、35美元。

港口信息化助客户综合成本降四成

近年来,上港集团致力于运用“互联网+”、大云平移等信息化技术,加快推进平台建设,推进无纸化升级改造,创新港口服务模式,助力打造便捷、高效、透明的口岸营商环境。其中受理中心服务平台、设备交接单(EIR)平台、集卡预约平台等改革举措是亮点。

2015年8月,上港集团改革码头传统柜台受理业务,通过先进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进口提重箱、进出口箱查验、箱货信息更改等相关港口业务的集中受理,实行365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以“一套标准、一站受理、一次结费、一趟办结”的服务模式改变了以往码头公司各自受理业务、客户多次往返码头、排队办理业务的局面,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通过平台完成线上受理、网上支付等功能,帮助广大企业降低了港区业务办理时间、人力等综合运营成本。

目前,上海港受理中心网上受理比例超过98%,办结业务从原来的每人次需要2小时减少到3分钟以内,柜台受理业务由原来的3000人次/天减少到现在的不到100人次/天。部分客户单位反映,利用网上受理,他们精简了40%的跑单人员,人工成本降低60%,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客户服务效率和获得感、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EIR电子化项目于今年2月14日在上海港实现全面推广,使得传统纸质单证彻底成为历史。通过近一年的推进工作,EIR平台目前已完成业务上线的船公司有81家、船代33家、堆场105家,平台注册在案的运输车队有3800余家、车辆41000余辆、司机数量达到46000余人。EIR电子化的实施为行业带来诸多便利,减少各类成本,得到了业内各方的一致认可。

为有效缓解道路集装箱货运压力,提高码头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后场作业服务效率,上港集团开发了集卡预约平台,并从提箱预约业务着手,逐步引导社会车队有序进港,错峰出行。经过1年多磨合,目前70%的进口提箱实现预约进港,业务服务的兑现率超过90%,同时不断完善预约服务体系和服务质量。在这一基础上,今年4月又试点推广出口箱预约进港业务。集卡预约平台使得上港集团内部管理得到加强、客户服务得到保障,还提供了交互窗口。

用制度创新让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口岸营商环境高效便捷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航运中心建设的不断深化,上海口岸营商环境提升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攻坚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但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持续加大口岸营商环境改革时不我待,笔者建议:

首先要强化口岸各作业主体间的协调、协同、协作。目前,参与口岸通关的包括船方、船代、港务、货代、理货、货主、报关报检代理、海关、国检等十多个主体,而这些主体之间的利益目标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建议通过整合与协调不同主体间的相同利益诉求,形成更广泛和长效的利益协调工作机制,加大信息共享,实现以上利益主体之间的协同、协调和协作。

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普及,口岸主要主体间大部分已经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然而仍然存在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信息流单向不可逆、信息共享范围小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通关效率的进一步优化。可借鉴新加坡一站式国家贸易平台(NTP)的建设理念,推进口岸信息高度集成,用好信息化技术创新,探索建立更大范围的国际贸易信息交换链条,通过打造统一化的口岸信息前端服务平台,提升上海口岸信息集中度,实现通关信息的全透明,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港航物流生态圈。还应探索区块链理念和技术应用的突破方向,加大口岸生态圈各参与方的信息互联互通,解决信息不对称、环节和手续繁杂等口岸痛点、难点问题,如:船公司箱子套用、集卡双重运输、空箱调运等问题,进一步推进口岸流程再造,实现物流链和价值链升值升级。

第三,以制度创新,加大自贸区新片区贸易便利化自由化突破。自贸区新片区建设为优化营商环境带来了重大机遇,当务之急应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为抓手,落实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以业务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进口岸监管模式创新,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真正使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五个自由”落地生根,在时效、成本和便捷性方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服务。

可实施高度开放的国际运输管理,积极推动沿海捎带政策落地,加快试点,支持班轮公司提升舱位,提高转运效率,切实降低进出口货物的综合物流成本,惠及实体经济,尽快释放政策红利;进一步提升支线服务营商环境,优化支线转关监管模式,提高支线转关便利性,提升江海联运效率;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自贸区与江苏、浙江自贸试验区对接和协同,推进上海与周边地区口岸通关便利化合作,实现监管互任,提高通关时效。还可以加大中央事权的口岸便利化制度突破。

最后,上海口岸可将上海港受理中心服务平台、集卡预约平台、EIR平台、提货单电子化平台等建设经验向沿江港口复制推广,提升当地口岸便利化。同时加强母港与腹地多式联运枢纽信息对接,推进全程可视化,提升协同效应,提供优质的物流方案,将母港服务向腹地延伸,围绕成本、时效、便捷性增强腹地集货能力,增强客户物流服务粘性。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