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部长看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新成就 初心不改 为交通运输事业奋斗终身
2019-08-08 09:23:10
“这是值得大书特书、大唱赞歌的70年,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70年。”8月6日举行的“我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专题调研会上,年过七旬的原交通部副部长胡希捷动情地说。
这是由交通运输部离退休干部局与中国交通报社联合召开的又一场“我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成就”专题调研会,交通运输部原部长李盛霖,原交通部副部长王展意、刘松金、刘锷、胡希捷,交通运输部原党组成员李建波,分享了他们眼中的70年交通运输变迁。
2008年应邀出访美国时,李盛霖曾被问及“为何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如此迅速?”他自信地答道:“因为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没有这些,实现不了‘中国速度’。”
在王展意的记忆里,新中国成立之初,很多县城不通公路,长江上一座现代化桥梁都没有。而今天,全国公路总里程超过484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4.26万公里,“中国桥”更是成为声名远扬的国家名片。
从我国第一艘自营远洋船——“光华”轮,到我国远洋运输由弱到强,刘松金回顾了新中国海运的点点滴滴。他清楚地记得,1992年,我国险些因为能力不足而放弃担任国际船级社协会轮值主席,这坚定了他推动我国远洋海运走向强盛的决心。
“我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脉搏同步。”刘锷说。大学毕业前夕,赶上国家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机遇,他参加了研究生班的进修学习,从此一生未离开交通运输行业。谈及交通文化及交通精神的传承,他总结道:“我的成长离不开老同志的言传身教。”
胡希捷认为,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铺路石精神是当代交通人最应当继承发扬的精神。在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征程中,全行业都需要这样的精神提供不竭动力。
当年还是一名“初生牛犊”生产队长的李建波,还记得“搓板路”上几次人仰车翻的切肤之痛。如今,他对交通科技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他相信,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将使交通运输行业和大众生活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
时光带走了老一辈交通人的青春年华,但成就了一个焕然一新的交通大国。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交通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两路”精神、“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激励着交通人的代际传承,保留并充实着行业文化的血脉。正如老部长们所说——“退休不褪色,初心没有改,信念没有变。”
部离退休干部局局长张晓冰表示,这是一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党课,体现了老交通人不可替代的思想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我们要保护和发挥好这一宝贵的资源优势,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