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港航合作协奏曲

2018-07-20 16:13:06

无论是与国际组织,还是与港口企业和国际同行,中国海运业始终秉承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奏响港航合作的协奏曲

建设海运强国是中国的既有战略,而加强港航合作,包括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是其中固有的命题。显然,海运业并非独立的行业,其未来的健康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海运业具备的全球化、网络化、集成化等特征,使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阵地。

国际海事组织与中国

国际海事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特别机构,主要责任是在海运运营的范围内制定实施推进规划框架。2018年,国际海事组织迎来成立70周年纪念日。在过去的这段时间,国际海事组织制定并实施超过50份国际文书,影响到海运市场的方方面面。2018年“世界海事日”的主题是“国际海事组织成立70周年:我们的传承——航运更好未来更美”,希望借此机会回顾并且展示国际海事组织的发展演进,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不忘初心推进安全、环保、高效以及可持续的海洋运输。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海运大国形象,在国际海运界的地位显著提升,连续15年当选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表示:“国际海事组织2018年早些时候通过了一个初步战略,目的是减少来自于海运的温室气体排放,最终目标是完全清除温室气体排放。要感谢国际海事组织的所有成员国,特别是中国同意所有细节的讨论。2020年的限硫令毫无疑问是一个里程碑的决策,对于环境和人类都大有裨益。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来自中国的支持和献言献策。”

林基泽强调,“展望未来,我们看到海运业一系列巨大的历史趋势,当然也有很大挑战,很大程度来源于技术的进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新能源的采用,这会让海运业进入全新的时代。但是我们也要权衡,一方面新技术会带来好处;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安全方面的关切,特别是网络安全。”

林基泽表示,海运业是全球数以亿计人民赖以生存的全球供应链最关键的一环,必须保证海运继续作出其应有的贡献,有助于可持续的增长,可以满足当代社会的期待,保证安全、环保,并完成应有的社会责任。因此,进一步在港口、航运和物流企业与各个行业之间加强沟通和协作非常重要。

“一带一路”倡议与海运业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和国际海事组织成立70周年,在海运新时代下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发展,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表示“恰逢其时”。

海运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最直接的市场要素。“一带一路”倡议的宗旨根本在于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而海运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方面比其他产业更具优势。

首先,从与经济的关系来看,海运促进了产业链的全球化。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一方面,全球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为海运业不断带来新的需求,2018年全球海运贸易量将会达到120亿吨;另一方面,海运通过成本低廉、灵活可靠、绿色环保的运输体系,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产能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化。

其次,从与贸易的关系来看,海运是全球贸易的检测窗口。作为全球贸易最主要的载体,海运反映了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联合国贸发会预计,2017—2022年全球海运贸易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2%,表明全球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继续深入与发展。

再次,从与投资的关系来看,海运是带动资本流动的前提。一方面,海运联通性是投资的前提条件,决定了贸易的便利程度和产品的物流成本,也是投资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另一方面,海运业的发展将会极大撬动当地经济,吸引资金流、人流、货流的集聚,带来新的货源,形成海运与投资相互间的正向激励。

许立荣特别提及,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阴影,也给海运业的复苏增添非常大的变数。克拉克森估计,全球海运贸易量或因此而损失1%,不仅会影响海运,也波及港口、物流、船舶制造等相关产业。所以贸易、海运、港口、物流及其相关制造业都会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海运只有在多边贸易、自由贸易的格局下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海运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最成熟的产业力量。首先,海运的国际化特征可以提供“一带一路”建设的市场支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60多个,推动业务落地首先需要有广泛的国际市场的支撑,否则就失去必要的业务基础。而海运的国际化属性尤为突出,除沿海运输之外,船舶航线挂靠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成为普遍做法。中远海运集团目前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因此,海运这些国际化资源必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区域、信息、业务和经验优势。

其次,海运的网络化特征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业务布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方式具有鲜明的网络化特点,连点成线,组线成面,达成互联互通的区域化合作模式,这就需要在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形成众多的连接和通道,才能提供投资和贸易的便利。海运在网络化布局方面最有优势,其中班轮业的网络化特征又最为明显。中远海运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有138条班轮航线。“一带一路”建设总体布局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为纽带,由此带动能源贸易投资、金融等要素的集聚。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依托交通网络,才能承载必备的物流动脉,而这些恰恰是海运网络的优势。

再次,海运的集成化特征可带动“陆上丝绸之路”的贯通发展。海运在助推“海上丝绸之路”的同时,对“陆上丝绸之路”也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东西互济、海陆统筹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要素。一直以来,传统的海运业主要局限在水运端,业务较单一,随着市场竞争的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业已经打破原有的模式,以水运端为核心,向两端延伸,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服务,已经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海运企业从提供简单的港到港运输服务,发展成为提供仓到仓、门到门、点到点的综合物流承运人。这种集成化模式对“陆上丝绸之路”同样产生巨大的推动效应,因为没有海运关联的陆运,始终会受到很多限制,如运输距离、总量、方式等,缺乏航运支撑的物流要素很难得到充分的施展。

海运是提升产业链价值最有效的整合枢纽。“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是通过多元化的产业合作,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形成推动区域经济繁荣的持续动力。

首先,因为海运在产业链中的独特地位,不仅能够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能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腹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海运业承担了全球90%的贸易量,没有其他任何运输方式可以替代。海运业通过连接全球港口,使贸易双方实现价值互换,是产业链价值的重要实现方。从产业链下游来看,海运发展对于船舶工业、金融保险、港口码头、货运代理、航海科技、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都具有核心的带动作用,产业枢纽的特征非常明显。

其次,因为海运业正在酝酿价值变革的商机,作为传统服务业面对日新月异的客户需求,无论是对外部变化的适应还是对内部服务能力的提升都面临着一些变革创新的机遇。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海运业逐步进入常态期,在所有这些可能的变革中,海运都具有枢纽的地位,如跨界融合与贸易、制造、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产业合作。由于海运的拉动效应使得这些融合总是围绕着海运不断深入,尤其是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把这种功能进一步放大。

加强“海丝之路”港航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港航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共同打造沿线港航命运共同体,为港航合作注入新思维,创造新模式,增添新动能,共商共建共享“海上丝绸之路”供应链的新局面,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绿色的互联互通网络,提升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便利化的促进作用和服务能级。同时也为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港航机构间的合作提供极为良好的契机。

上港集团总裁严俊代表上港集团与中远海运集团以及“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地区)的逾百家港航企业和机构,发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合作倡议》(《港航合作倡议》)。

根据《港航合作倡议》,相关各方将形成携手并进、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港口发展合作机制,对接需求,深化项目合作,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共建和互联互通;加强航线衔接,优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航线航班布局;加强相互投资合作,探索创新投资合作模式,促进更多富有质量和效率的投资;加强港口在资本、业务、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等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以设施联通推进港航之间多层次合作。形成携手并进、互联互通的发展合作机制;加强航线衔接,优化“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航线布局;加强港航在资本、业务、信息、技术、管理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以贸易畅通促进港航与纵深腹地深度联动。推动形成开放、包容、共赢的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深化全产业链纵向合作的优势和空间,倡导联合开发和综合开发,带动腹地经济发展;构建全流程的网络化运输体系,降低供应链综合成本。

以信息互通推进港航无缝衔接。构建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港航战略伙伴关系;推动港航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共享与物流全程可视化;推动港航之间的无缝衔接,提升口岸便利化水平。

以科技创新推进港航可持续发展。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进港航领域技术创新;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应用,发展智慧港航;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打造绿色港航。

据悉,相关各方倡导积极发掘更多的合作机会,共同服务“海上丝绸之路”沿岸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增长。还将发挥港航结合的优势,在多个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发展合作。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