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事法院:“16条意见”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2018-04-16 09:27:47

4月10日上午,青岛海事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关于服务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16条,分三个部分,积极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海事审判体系,充分运用海事海商审判、海事行政审判和海事执行等一系列司法手段,依法保护海洋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形成提质增效、规范有序、公平透明、充满活力的交易秩序和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全方位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供司法支持

今年以来,青岛海事法院共受理各类海事海商、海事行政和海事执行案件1843件,同比增长44.7%;审执结908件,同比增长2.3%,审判执行工作呈现收案大幅增长、案件质效稳步提升、案件类型不断扩展等特点。为充分发挥海事司法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保障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建设,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2018年2月13日)》和省政府制定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结合海事法院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海事法院将依法保护海洋新产业,以司法手段鼓励诚信交易,降低维权成本,提高违约成本,促进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为辖区青岛、烟台、威海建设国家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为全省打造国家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提供优质高效的海事司法服务。加强对渔业主体的诉讼引导和法律释明,最大限度保护其合法权益,激发渔业健康发展的内生活力,为东营、滨州、潍坊、烟台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生态渔业基地,为全省高水平建设 “海上粮仓”“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妥善审理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纠纷案件,促进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业和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为青岛打造国家级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建成国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提供司法支持。

为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提供司法服务

青岛海事法院将公正高效审理涉及港口建设工程、航道疏浚、港口仓储物流等海事海商案件,涉及港口货物质押、港航金融保险等涉海金融纠纷案件,坚决制裁涉海非法融资、信用证诈骗等金融违法行为,促进海洋高效物流、海洋特色金融等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

《意见》指出,妥善审理邮轮、游艇、远洋工船的建造、买卖、修理、承包、租用纠纷,海上旅客运输与人身伤亡纠纷,邮轮、游艇、远洋工船在营运过程中发生的船舶碰撞或者船员人身伤亡纠纷,坚持质量和效率、效果并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海洋文化体验经济、海洋母港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壮大。加强对涉及海事审计、资产评估、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等新类型案件的审理和研判,维护海洋商务服务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为实施“智慧海洋”工程提供法律保障

青岛海事法院高度重视涉及海洋与通海可航水域开发利用、海洋工程建设、深海钻井平台、可燃冰开采、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海洋科学考察等与海洋科技成果运用相关案件的审理,加大对科技成果权益的保护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根据《意见》,青岛海事法院依法保护海洋新技术,为实施“智慧海洋”“透明海洋”工程提供有力的海事司法服务和保障。高度重视涉及海洋与通海可航水域开发利用、海洋工程建设、深海钻井平台、可燃冰开采、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海洋科学考察等与海洋科技成果运用相关案件的审理,加大对科技成果权益的保护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近海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与保护、海洋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测评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为青岛蓝谷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引领全国海洋新技术发展潮流,为创建全国“智慧海洋”建设示范区、建设全国性海洋新能源基地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审判执行区分新旧动能案件

审判执行中,海事法院将区分新旧动能,采取灵活有效的海事司法措施。对新动能,审慎采取扣押船舶、查封生产原材料、冻结企业基本账户等海事保全措施,给企业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确保企业维持基本生产经营。对旧动能,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引导作用,促进传统产业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变,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由高成本、高能耗、低收益向低成本、低能耗、高收益转变。

依法禁止丧失经营价值的企业和产能进入市场,不断完善企业退出机制。通过及时扣押拍卖船舶、发出海事强制令等措施,发挥海事司法在促进海洋经济要素流转中的优势,依法加大对资不抵债、重组无望的“僵尸企业”的清理力度,促使企业及时退出市场,实现优胜劣汰,促进生产要素向新动能流转,防止债务风险累积引发更多风险和危机。强制执行过程中,在依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前提下,对因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经营困难但仍有一定价值的企业,灵活采取分期执行、执行和解等方式,促进企业经营转型,鼓励企业资产重组。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